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乙寒食寄京师诸弟
王维?韦应物
独在异乡为异客,?雨中禁火空斋冷,
每逢佳节倍思亲。?江上流莺独坐听。
遥知兄弟登高处,?把酒看花想诸弟,
遍插茱萸少一人。?杜陵寒食草青青。
注:杜陵原是汉室帝王陵墓所在,唐代
成为长安附近游乐之所。
1.甲诗所写为?节,作者对平日无时不在的思念亲人之情通过一个?字体现。乙诗所写为春季,由诗中所写的?点出,第一二句写景、写时、写地、写心情,并以一个?字突现。
2.两首诗的三四句写对“兄弟(诸弟)”的思念之情,手法有相似之处,试做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重阳,倍,寒食,冷
2.两诗都通过想象家乡的亲人(兄弟、诸弟)、景或事,与前两句形成对照,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注:此诗作于诗人晚年任抚州(今属江西)刺史时期。
(1)试简要分析首联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赏析尾联中“又”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万家团聚之际,驿馆长夜枯坐,只有寒灯相伴,表明诗人孤独寂寞之境;运用设问开篇,更能突出诗人孤苦凄凉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意对即可)
(2)“又”为副词,表示重复或继续,用在这里加重了语气,表达的是诗人年年岁岁不变的际遇和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透露出人生迟暮、前景渺茫的无奈悲凉心境。(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咏荷上雨(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小题1:请简要分析下片“却是池荷跳雨”一句中“跳”字的好处。(3分)
小题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跳”就是“跳动、跳跃”之意。雨点在荷叶上快速跳跃,一方面有力衬托了雨势之急(1分);另一方面也是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描写得绘声绘色,生动别致。(1分)
小题2:开始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满湖烟水,闻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1分);忽然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使诗人午梦惊醒(1分);诗人醒来眼前却出现了“荷叶跳珠”、“水银流泻”更加美妙的境界,欣喜之情又油然而生(2分)。(不拘泥于答案,只要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炼字艺术。诗句中这一“跳”写出了急雨雨点在荷叶上快速跳跃的情景。一方面,跳字上面雨点大,砸在荷叶上溅起来了;另一方面,又赋予雨点人性,拟人手法把急雨打荷叶的场景写活了——绘声绘形、栩栩如生。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抒情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很显然,这样的问题预示着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是有变化的诗人的情感是有变化的,解答时要求我们梳理诗歌的行文思路和描述场景的发展变化。这首词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实景,从梦游西湖道醒来欣赏池荷跳雨的场景变化就是词人梦中美景的愉悦到现实美景的欣喜的变化,虽然场景发生了变化,但整首词都充满了喜悦之情,只是两种不同的喜悦罢了。这也是诗人杨万里乐观开朗的风格。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
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②,笑我飘零。
注:①子陵:即严子陵,东汉著名隐士,隐于富春江。②季鹰:即张翰,西晋时人。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莼羹、鲈鱼脍,于是辞官回家。
小题1:请简要分析这首元曲中诗人的形象。(6分)
小题2:请赏析末句中“笑”字的妙处。(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刻画了一个颇具才华想有所作为而终于无所成就,穷途末路的失意者的形象。“为谁忙?莫非命”一起首,作者便自怨自艾。“驿马”指代奔走道途;“书灯”暗示潜心学问,可如此孜孜以求,又能得到什么结果呢?最终的结果是“冷”“难”;而“频看镜”“不饶人”则表达时不我待、无可奈何之感。
小题2:以一个自嘲式的“笑”,吐露了倦于仕途,“不如归去”的心声。
本题解析:
小题1:究竟是为谁这样辛苦奔波?莫非是命中注定。西风萧瑟瘦马颠簸,落月下书卷伴一盏昏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红叶满山吴江凄冷。为那两字功名,岁月匆匆不饶人,镜中人已白发频添。垂钓的严光,思恋莼羹的季鹰,定会笑我飘零。由此可见诗人是
小题2:全诗写了一个为功名而失意潦倒的形象,“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诗人无奈之感溢于言表。子陵、季鹰两位著名隐士定会笑我何苦为功名而如此飘零,是借别人之笑而自嘲。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7分)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①
[齐]谢朓
春城丽白日,阿阁②跨层楼。
沧江忽渺渺,驱马复悠悠。
京洛③多尘雾,淮济未安流。
岂不思抚剑?惜哉无轻舟。
夫君④良自勉,岁暮勿淹留。
[注]①“江丞”,即江孝嗣,“丞”,官名,是正职官的辅佐。他是谢朓的同僚,当时带兵驻守在北方的琅邪城(今山东胶南),因苦于驻地生活,思念故乡亲人,写了一首《北戍琅邪城》诗赠谢朓。故谢朓写了这首诗以勉励江孝嗣。?②阿(ē)阁:四面都有檐霤的楼阁。?③京洛:指当时的京都建康。?④夫君:称友人。《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差参兮谁思?”
小题1: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及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小题2:联系全诗,简要分析最后四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画线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以“尘雾”喻统治集团内部为控制皇权而展开的斗争(若回答作“争权夺利而引起的纷争”等也可给分)。拟人手法,“淮济”流水“未安”,实喻边境战事不息。
结构上,与诗题中 “北戍”二字相应;是末四句抒情的社会现实基础(或:过渡,由前面的叙述、描写转入后面的抒情)。
小题1:勉励江丞抓住大显身手的良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表达了自己欲远离朝廷纷争,从戎报国。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手法是比喻和拟人,手法与作用各2分,第二步再答结构上的作用。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本诗的情感是希望自己欲远离朝廷纷争,从戎报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