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①王拜受?②有豪有力者胁之不与 ③因日以烧炼为事?④再三譬晓不从 ⑤戮即戮耳,断不敢轻泄?⑥一呵成紫磨矣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①③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形:表现,流露。
小题2:①是说少年王子龙学习“变百物为黄白”的行为。③是说少年王子龙正常从事道家活动的行为。⑥是说少年王子龙被迫表演“能为黄金”之法的行为。
小题3:“私下写信给孙区吴的属官蒋杞,指使他杀人灭口”与原文不符。
参考译文。
当今圣上的丁亥、戊子年间,江西皮州龙南县的王子龙,凭借邪恶为害的坏人起事,不久被官军擒获并用磔刑(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处死。(朝廷)酬报有功的将士和虔州巡抚秦舜峰中丞等,(他们)全都受到了按功劳大小给予奖励的赏赐,(事情)过了三年了。
随后,广东惠州府有个少年也名叫王子龙,年幼时就奉养寡母在家。一天在深山里砍柴,遇到一位不同寻常的人对他说:“我同情你(年幼)孝敬(母亲),而且你有道士的气度,教给你一个方法,马上能把各种东西变成黄金白银。但是只允许你(用这种方法)奉养你的母亲,以后会引导你脱离尘世登入仙人的名籍,你千万不要胡乱使用,或者多传给一个人。如果违返了我的告诫,(你就会被)收进地狱了。”王子龙跪拜领受。回家试用这个方法,确实如异人说的那样,于是每天把炼丹当成工作。事情渐渐传播开去,强横有勇力的人威胁他,他不同意,以至于道家一类人百般诱惑他他也不听从,大官里也有羡慕他的,只是不敢公开。
当时刘节斋凭借将帅幕府的身份统管广东广西,暗自心里羡慕王子龙,偷偷地派材官劝说他道:“我能一下子让你富贵,也能使你成为奴隶或杀掉你,两方面只由你自己选择。”王子龙回答:“我坚守仙师的告诫,杀就杀吧,我绝对不敢轻易泄漏。”材官再三明白开导他他也不服从。刘节斋更加生气,向属下表明了指使人告发王子龙的想法,说这个人就是虔州的叛贼王子龙,以前被处死的王子龙是假的(膏:gào,滋润,润滑;“膏斧”应意译)。刘节斋派遣兵卒逮捕了少年王子龙,到了面前后却是一个弱冠之年的牧童一样的孩子而已。刘节斋还是希望他能被自己的威风慑服,问道:“姑且不处理你的叛逆大罪,听说你能变物为黄金,我要当面验证才相信。”把台阶前的瓦砾交给他,王子龙(对着瓦砾)吹了一口气瓦砾就变成纯金了。刘节斋更加心动,暂且把王子龙关押在了城外的宅院中,传话说:“得到了方法马上赦免你,否则,一会儿就杀死你了。”王子龙坚守与仙师的约定有服从。刘节斋更加生气,把事情下达给惠州郡守孙区吴,命令依照法律审查和处死王子龙。孙区吴早就全都知道刘节斋在捏造罪状陷害人,就详细回了文书,详尽说明两个王子龙的籍贯不相吻合,年龄和相貌也不相匹配,万万不可行。刘节斋考虑事情重大,应当向朝廷上奏请示。当时秦中丞已经改任楚雄府巡抚,也发来公文很明确地追问以前的事情。刘节斋看到别人内心不想跟自己合作(的情况),可自己已经轻率行动了,后悔就流露在了脸色上,秘密地用亲笔写的信告知太守孙区吴:“你的说法也没错,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姑且把他打死在杖下算了。”孙区吴心里知道这样做不行,于是借口自己有病推辞,不等答复就竟然回了家。惠州通判、代理和平县事的蒋杞,独自欣然地接受了刘节斋的命令,秘密地把王子龙缢死在了监牢里,由此得到举荐被提升离开了。
所谓的仙人,把点石成金、化凡为仙的方法教给人,而且用升仙许诺,弟子能够誓死坚守告诫,仙人应该用神术解救他,为什么听任弟子死于非命而不关心呢?这些都(让人)不明白。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书剑侠事
(清)王士祯
? 新城令崔懋,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
从侄鹧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悄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久之,持朱封鞣山门而入。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悄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悄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 结束:装束,打扮
B.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 比:等到
C.验之,良是 良:确实
D.罗拜谢去 罗:弯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至章邱西之新店 乃夜驰之沛公军
B.山门砉然而辟 吾尝终日而思矣
C.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D.罪合死,吾当为一决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城役某押送官银到济南去,晚上投宿之时遭到了客栈主人的拒绝,他们只好自己找到离客栈一里路左右的尼庵住下。
B.“著红峭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役某一行人。尽管防范严密,但役某他们还是因打斗不过而被劫走官银。
C.从允人投宿尼庵和为役某斩杀著红梢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情来看,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而武功高强的女子。
D.从前后文来看,新城令崔懋在章邱西边的新店所遇的妇人就是尼庵里的老妪,而尼庵剑侠就是她的女儿。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C
4.(1)殿旁边有小门,锁着。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只管住在西边的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
? (2)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来等天亮。
? (3)曾经有做坏事的年轻人夜晚进入她的房间,被从腰部斩成两段,扔出墙外,从此没有敢冒犯她的人。(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①,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②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③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攀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期,遂大用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不赐对:不能跟皇帝当面谈意见。②章献太后:姓刘,是宋真宗的皇后。真宗去世后,仁宗即位时年幼,章献太后遂垂帘听政。后归政仁宗,卒谥“章献明肃”。③七庙:历代帝王为进行宗族统治,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七庙只有天子才能设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鞠于外家/孤:幼年丧父
B.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易:轻视,看不起
C.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先:已故的,多用于尊长
D.宗道屡于帝前折之/折:指责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B.后因对,自讼曰/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C.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D.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够表现鲁宗道为人刚正的一组是(?)
①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
②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
③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④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
⑤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
⑥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A.②④⑥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任海盐县令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道,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宗道派遣乡丁疏通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从此称这条河道为“鲁公浦”。
B.宗道在朝廷上多次进谏从传闻得知的事情,皇上心里很是讨厌他说得太多。鲁宗道为自己辩解不成无奈辞职,皇上在大殿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示对宗道的思念。
C.宗道曾指责章献太后不应该在七庙中设立自己的牌位,又当众阻拦太后的车队。要求太后不能无视先皇礼制弃车乘辇。对于这些指责,章?献太后都能虚心接受并一一改正。
D.鲁宗道为人忠实,有一次陪故人去酒店饮酒,刚好遇到皇上紧急传唤他,他如实告诉了皇上,皇上果然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重用了他。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B
4.A
5.(1)皇上任用我,难道只是想让我拥有纳谏的虚名吗?我为自己不做事反而白拿俸禄感到羞耻,请求罢免我的官职让我离去吧。
(2)从贵戚到当权者都怕他,把他看成“鱼头参政”,因他姓鲁,又说他的秉性像鱼头那样硬。
(3)宗道为人刚毅正直,痛恨邪恶,不能容忍,遇到事情敢于说话,不注意细枝未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具瞻堂记
[宋]邓?肃
大丞相李公,宣和初,以左史论时事之失,谪监沙邑篼库,期年而罢。宣和末,以奉常还朝,与决大计,遂参左辖。虏骑迫城,公以身蔽之。虏退,迁元枢,未几而出。虏骑再至,则汴都不守矣!
今上即位之初,走使召公,再迁为左仆射。纪律稍正,群盗稍息,而公又逐。不数月问,翠华①有维扬②之幸。故天下识与不识,皆谓公之出入,系朝廷轻重,非近世名臣所可比也。东坡日:“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吾今于公复见之矣。
新安吕子之望,以智谋中科,得官九品。筮仕之初,袭公篼库之职。一日,居其堂而四顾日:“此非大丞相李公之所憩乎?平日仰公如太山北斗,今以职事继公后尘,其瞻仰之诚,参前倚衡,如见公于上,虽食息謦放③之顷,不敢辄忘。请新其堂,而榜之日‘具瞻’,所以致仆拳拳之诚,且与后来有知者共之。”
堂成,余即造焉。虽喜吕子趋向不凡,且为吕子危之。李公直气充塞天壤,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当时愿留之者,殆以万计,几坑于奸佞之手。有抗章以挽之者,皆斥窜流离,去朝廷数千里者,至于枭首通衢以竦天下。吕子何恃而敢如此?余窃为吕子危之。
固以告之日:“前日死谏之士,今此去国之臣,皆子从游之旧,当时议论,子无不与者。朝廷大臣,盖已切齿,但未有以发之耳。故去年省试,子虽优擢,有司观望,吹毛求疵,竞不获廷对。今不省愆易虑,默默安职,复尔作为,是自贻咎耳,后悔其将追乎?”
吕子日:“诺。坐此获罪,芬芳多矣!谨俟之。”
建炎三年二月二十一日记。
【注】①翠华:本指皇帝用翠羽装饰的旗帜,这里指代皇帝。②维扬:扬州的别称。③謦效:谈笑,谈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走使召公走:派
B.请新其堂,而榜之曰“具瞻”榜:在匾额上题字
C.堂成,余即造焉造:修建
D.几坑于奸佞之手坑:埋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居其堂而四顾日
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B.且与后来有如者共之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后悔其将追乎
其孰能饥之乎
D.当时愿留之者,殆以万计
忽魂悸以魄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走:使快跑,形容动作很快。C项,造:去、往。D项,坑:陷害。
小题2: C表示反问语气,难道。A项,连词,表顺承,可不译;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递进;副词,将。D项,介词,用;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学类文本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