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凤栖梧
王庭筠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②。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⑴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⑴羁旅愁思,思归之意。(答“思乡之情”也算对)原因:悲秋思乡,颠沛一生,不被重用。
⑵本词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相生。上片中所写的“柳、亭、阳”无不融入词人的主观情感,说成“衰柳、短亭、残阳”,用景烘托出羁旅愁思;下片写蟹紫柑黄,西风劝人,秋水雁飞,移情于物,把思归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确使情与景达到浑然一体的境界。(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诗的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颈联中的“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比喻(或“通感”)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人物形象,“空”表现了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春寒[注]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津津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4分)
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参考答案: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2分)
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共6分)
甲: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①?,②??。 ③?,
④?; ⑤?, ⑥?。
乙: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蜀相》)
②昆山玉碎凤凰叫,?。(李贺《李凭箜篌引》)
③?,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⑤山不厌高,?。(《短歌行》)
⑥?,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
甲:①潦水尽而寒潭清?②烟光凝而暮山紫?③俨骖騑于上路?④访风景于崇阿?⑤临帝子之长洲?⑥得仙人之旧馆
乙:①长使英雄泪满襟?②芙蓉泣露香兰笑?③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④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⑤水不厌深?⑥弟子不必不如师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
杜 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