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一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将“别人”理解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符。“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这不就是自然之景对桥上人白日里忘情于景的知遇之恩的热情回报吗?从“你”的那扇被“明月装饰了”的窗口上,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是一幅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蒙、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与白日艳阳照耀下的一切相比,显得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 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如何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宣泄。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么激人堰思无尽吗?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断章》全诗只有四句共34字,但其涵蕴的人生哲理却相当丰富,为人们的欣赏提供了诸多可能性。诗人自己曾说过,《断章》“写一刹那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你’)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点缀了风景;人(‘你’)可以见明月装饰了自己的窗子,也可能自觉不自觉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第一节两句写的是两幅画面。第一幅是“你”站在桥上欣赏风景。“风景”在此是一空框结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识倾向去填充;“你”亦是一个泛指,可指文化心理结构不同的任何人。所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是一幅随意性很大的变动中的画面。正是这一特点,它才被不同欣赏者所喜爱。第二幅画:“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你”变成了“看风景人”的欣赏对象,当“你”欣赏风景时,“你”自己却不知不觉中被他人观看。这两幅画因“看风景”而构成一个立体空间。第二节写当“明月”装饰你的窗子,“你”赏心悦目时,“你”也许成为他人梦中的活动者,给别人带来愉悦。虽然只有四句,但它却写出了世间人事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万事万物的区别、分割都是相对的、暂时的,联系是内在的、永恒的。而这种联系性的灵魂是人。人们往往因年龄、身份、阶级以及地域的不同而以为他们各不相同,以为他们生活在相互隔绝的世界里,而事实上人们永远因某些共同的东西而联系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亦有你,只是有时人们没有意识到这种联系而已。当你谈论别人时,褒也好,贬也好,你自己也被别人或褒或贬。别人可能使你的生活变得美好,你同样可给别人以福音。此诗只是诗人刹那间的“意境”、感想,但内涵却无限丰富,暗含着人事的复杂关系。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雷雨》第一幕人物出场时,周繁漪通身黑色衣着,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周繁漪通身是黑色,旗袍镶着灰色的花边。她的脸是苍白的。苍白与黑色十分分明。她那灰暗的眼睛深藏着忧郁。在她的文弱、哀静中有着狂热的思想。用黑色象征着心中的野。更说明一切的不幸的悲剧源于她。也正是她的一身黑吞噬了周围的一切。
本题解析:考查对戏剧借助道具暗示人物性格及命运的艺术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辈。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2)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②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③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诉衷情
万俟咏
一鞭清晓喜还家,宿醉困流霞,夜来小雨新霁,双燕舞风斜。
山不尽,水无涯,望中赊。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
[注]赊,空阔。
小题1:词的上片哪个字统领了全词?请结合上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下片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何效果?(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喜”。 ②全词皆以“喜”为中心。上片主要写景,“小雨新霁”、“双燕舞”无不传达出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答出“喜”1分,具体分析2分)
小题2:①拟人手法。(1分)②“送春滋味,念远情怀,分付杨花。”写诗人把自己年年客中送春、倍受煎熬的悲凉滋味,还有家人为我牵肠挂肚、思亲念远的凄苦情怀,统统分付给了杨花去发落。(2分)③此时杨花成了作者情感的载体,具有人性美,也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表现得更加生动具体。(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诗歌章法的赏析题目,哪个字统领全诗,也就是哪个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探究主旨要结合诗歌的注释、标题、和文中的关键词语进行,此题注释和题目没有关键的信息,主要是表达情感的词语是“喜”和“念”但最后一句“念远情怀,分付杨花”,中的“念”给了杨花,“念”已不存在,所以只有“喜”,答题时分片分析“喜”的缘由,主要是“景”美,“心情美”。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下片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答题时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解释,然后答出效果,效果一般是都要落实到情感上来。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