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试分析上片“草色山光残照里”一句的意境。
(2)请说说此词在行文结构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1)“草色烟光”写春天景物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在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这本是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象,但加上“残照”二字,整个意境便带上了一层感伤的氛围。
(2)我们可以看出,词人所谓的“春愁”,不外乎“相思”二字,但他却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一些消息,让读者去猜。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远远发来;迤逦写到之时,又煞住,另起笔墨,更端发来。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为读者设下一个迷魂阵,让这个悬念导引读者沿着曲曲折折的路走下去,直到最后一句,著把词人精心捆结起来的“包袱”抖开,使真相大白。枸思巧妙,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在词的最后两句,相思的感情达到设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马 嵬
[清]袁 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 泪比长生殿上多。
①作者在《随园诗话》中说此诗是“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这首诗“借古人往事”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最主要的表达技巧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作者强调广大百姓的苦难远非帝妃悲剧可比,从而表现了关心民众疾苦、同情平民百姓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②这首诗用了对比(映衬)的表达技巧,将《长恨歌》所描写的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与《石壕吏》所表现的普通百姓遭受徭役离乱而家破人亡的苦难作了尖锐的对比。 (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杜荀鹤的《自叙》,回答后面问题: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诗中“闲吟客”,“吟的内容是,“不容真”,“真”指。
(2)此诗描写了一个形象。
参考答案:
(1)救物济世,敢于说真的正直之士。
(2)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清高悲愤的知识分子。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①。梦好莫相催,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②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注:①桃花月,农历二月,代指与妻子在一起的青春时光。②红冰,指眼泪。古书有言:“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1)词的上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式来寄托词人思亲之情。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词内容,从景与情的角度,简要赏析词末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写边塞夜半三更北风猛烈、大雪纷飞的苦寒荒凉之景,虚写与妻子在一起温馨快乐生活的梦境,二者虚实相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意对即可)
(2)末两句描写了塞马在旷野上仰天嘶叫,在残星的余辉下,风大雪猛,军旗猎猎作响。的塞外冬夜天的苍茫景象,以健笔写柔情,烘托出词人梦醒后内心的悲凉寂寥。(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小题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5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5分)①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飘缈、流动的特点。(2分)②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是因为水气自身的颜色,还因为水气是在月光普照衬托之下,更显出洁白。这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飘依无定的姿态。(3分)(酌情扣分)
小题2:(5分)①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景色打动;②勾起无边的思乡之愁,于是起身寺外,举头望天,心中泛滥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思乡怀亲之愁不免更加深挚,所以“不眠”。(第一点要提到惜夜景之美,第二点要提到思乡怀亲之孤愁)
本题解析:
小题1: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
小题2: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回答要点:翻译最后两句,概括出失眠原因,写出诗歌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