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四)
2017-07-31 22:45: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
[南北朝]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送裴侍御归上都①?唐?张谓
楚地劳行役②,秦城罢鼓鼙③。舟移洞庭岸,路出武陵溪。
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
注:①上都:古代通称京都为“上都”,指长安。
②劳行役:因公务而在外跋涉。
③秦城:指都城长安。鼓鼙:大鼓和小鼓,借以指军事。
小题1: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称为“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五、六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当?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曾有人说,这首诗虽然是一首送别诗,但全诗并未着重渲染离别的凄然和伤感。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阐述。(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五、六句中“随”、“趁”二字最精练传神,堪称“炼字”。分别将“江月”和“山花”拟人化了,月在江中的倒影时时追随着离人的身影,山花紧紧追逐着马蹄,江月山花皆有情,只可惜友人就要离去了。
小题1:(1)同意这种看法。“离魂将别梦,先已到关西。”写裴侍御人还没走,离魂已先到长安。表现了裴侍御归心似箭的心情。
(2)不同意这种看法。理由:“江月随人影,山花趁马蹄。”景中寓情,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结合全诗的感情答题。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题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1分);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3分)
【小题2】
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 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2分)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
分析景物的特点可按照由外而内的顺序,先概括其外部形态,可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来分析;再重点概括其内在气质和品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这是一首咏物诗,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抒情方法和衬托、对比的表现手法。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陇头吟?王维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注]“太白”指太白星,在古人眼中太白为主征战杀伐之星。“典属国”指掌管归附的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品阶不高。
小题1:简要概括此诗三个人物的典型生活场景,并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5分)
小题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3分)三个生活场景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少年渴望建功立业、青年在笛声中吞咽痛苦、老年沉沦边疆掌管少数民族事务。(2分)
小题2:①用对比手法(反衬)。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满情,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言近旨远,发人深省。(手法名称,结合诗句解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各2分;分析对比,也可以是“麾下偏裨万户侯”与“驻马听之双泪流”的关西老将形成鲜明对比,副将封侯,身经百战的老将沉沦却依然沉沦边关,突出了对朝廷赏罚不公的感慨。)?②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多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报国,也不过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尾联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


本题解析:
小题1:回答第(1)题,只需在诗中先找出有关三个人物的三句诗即可;回答第(2)题,需先根据“身经大小百余战”一句,读懂这三个人物形象其实就是指一个年轻时就戍边的战士,再联系诗的最后一联提到的苏武分析,答案就可得出。
小题2: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逐句分析,既赏析其表现手法,又分析其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鹧鸪天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意对即可)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