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一)
2017-07-31 22:45: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谢亭①送别
许浑
劳歌②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①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②劳歌:本指在劳劳亭(旧址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小题1: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共写了几个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
小题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感情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3分)
?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夏日西斋书事①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注]①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居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2)本诗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在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的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秋
唐·许浑
遥夜泛①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②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③。
【注】①泛:弹,犹流荡。②拂:掠过。金河:银河。③淮南两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1)颔联和颈联分别从什么角度描写景物的?请简要简析。?
??
(2)评论家认为尾联颇具浪漫色彩,请分析其妙处。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再宿武关
李?涉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小题1: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5分)
答:?
小题2:两首诗都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溪水”?请指出两首诗通过溪水所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答:?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夕 阳 楼
李商隐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花明柳暗绕天愁”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本诗最后两句最具表现力,请从诗句选用意象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