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鹏之徙于南冥也,??,?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小题2:余立侍左右, ?, ? 。 (《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3:浩荡离愁白日斜,呤鞭东指即天涯.??,?。(《己亥杂诗》)
参考答案:
小题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小题2: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小题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题解析:每空一分,该句有误不得分。注意下列字的书写准确:“抟”“援”“倾耳”“落红”。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2012·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
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小题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作者为何说“荒却溪南旧钓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想象中的晓云弥漫时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窄狭。
小题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弃了旧钓矶。
本题解析:
小题1: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要明确辨识和判断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就本题来讲,应特别关注“瘦”“肥”两个字,并从此入手回答。
小题2:词的上片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作者对恬美、宁静的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下片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均表达了作者自甘恬淡的情趣。理解了词的主旨,此题就容易回答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
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逐浮云散,
离恨空随江水长。
小题1:王八员外被贬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
小题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
小题1:形象写出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去。(2分)还写出了作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2分)
小题1:①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即点明了季节的变换,又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一种人生飘忽不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②比喻,结尾句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湘江水那么悠长,含蓄绵长;③双关,“空”字用了双关的手法,似写出诗人的心随舟而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了满船的离恨而去,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深情。(答对其中1个点2分,答对其中2点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炼字。空有白白的之意,结合原文可知此字蕴含着离恨和无奈。
小题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至少写出两种。如开头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空字双关等。
这首诗首先从诗人告别洛阳时写起:“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暮春时节,柳絮纷纷扬扬,诗人怀着被贬的失意心情离开故乡洛阳,在梅花盛开的隆冬时分,来到三湘。这里以物候的变化暗示时间的变换,深得《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遗韵。开头两句洒脱灵动,情景交融,既点明季节、地点,又渲染气氛,给人一种人生飘忽、离合无常的感觉。回想当初被贬的情景,诗人不胜感慨,此时友人王八员外也遭逢相同的命运,远谪长沙,临别依依,感慨万端:“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相江水长。”意思是说:如今,世俗人情已如浮云般消散了,唯有我们两人的友谊长存于地久,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又要离别了,那满腔的离愁别绪,犹如湘江水般悠长。第三句所说“世情”,可包括人世间的盛衰兴败,悲欢离合,人情的冷暖厚薄..而这一切,诗人和王八员外都遭遇过,并都有过深切的感受。命运相同,相知亦深。世情如浮云,更添离情缱绻缠绵,有如流水之悠长深远。结句比喻形象,“空随”二字似写诗人的心随行舟远去,也仿佛王八员外载满船的离恨而去。一个“空”字,委婉地表达出一种无可奈何而又恋恋不舍的深情。
唐人抒写迁谪之苦、离别之恨者的诗作很多,可说各抒其情,各尽其妙。这首诗以迁谪之人送迁谪之人,离情倍添愁怅,故沉郁苍凉,情致深幽。一结有余不尽,可称佳作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中“貂锦”一词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指的是____________,“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表达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参考答案:借代;将士;对战争造成家破人亡的惨痛悲剧的深切同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踏莎行
晏殊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①,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注]炷:燃烧
小题1:“细草愁烟,幽花怯露”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主要运用的手法。
参考答案:
小题1:①最生动传神的字是“愁”和“怯”。(1分)②用“愁”来表达草在烟霭中的感受,那细草在烟霭之中仿佛是一种忧愁的神态,用“怯”来描写花在晨露中的感受,那幽花在露水之中仿佛有一种战惊的感觉。(2分)③作者运用拟人手法表面上说的是草和花的心情,实际上是通过草与花的人格化,来表明人的心情。“愁”与“怯”表现出作者非常细腻的情思。(2分)
小题2:借景抒情。(1分)上阕写室外之景,草愁花怯,渲染了凄凉的氛围;“海燕双飞去”暗示了思念游子的情绪。下阕写室内之景,香蕙残败,衣带渐宽,暗示身体消瘦,进一步渲染离愁。结尾借埋怨垂杨点明思念游子。(3分)通过写景抒发了主人公因离别、思念而凄凉悲伤的情怀。(2分)(如答拟人手法,并能结合诗句分析亦可)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炼字的题目,炼字主要是炼意、炼境、炼结构、炼手法,此题重在炼意和炼手法,“愁”和“怯”生动形象的写出草和花的姿态,手法上运用拟人的修辞,答题是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小题2:这是一道手法题,诗歌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直接、间接),直接有直抒胸臆,间接有借景抒情、即使感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一般用于整首诗歌;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渲染、铺垫、动静、虚实、抑扬等,主要用于某一联的赏析;第三是修辞。此题着眼全诗应该从抒情方式上回答,主要是借景抒情,答题时描述景物、概括意境、总结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