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十)
A ![]() B ![]() C ![]() D ![]()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B
小题5:C
小题6:
(1)时间一长,叛军情势日渐窘迫,董文炳说:“处于困境的敌人可以用计策擒获。”
(2)每次进献食物,皇上食用总是停下来赐给董文炳。
(3)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看树干上的字。
(4)太子丹上前迎接,倒退着走作为引导,跪下来拂拭坐席。
本题解析:
小题1: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并注意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别。此处的“恨”不能按今义“怨恨”来理解。应译为“遗憾”。
小题2:答题时要熟悉一些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然后根据虚词所在位置和句意来推断其意义和用法。A.都是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B.前一个是副词,可译为“于是”“就”;后一个是副词,可译为“却”“竟”。C.前一个是连词,表顺承关系;后一个是连词,表修饰关系。D.前一个是连词,可译为“那么”;后一个是连词,可译为“即使”“如果”。
小题3:答题时可在句意的基础上,借助一些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语来做出判断。根据“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会出现宾语前置”可知,例句属于宾语前置。应是“吏亦不惮之”。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的“人”;B.根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往往会出现宾语前置”可知,该句属于宾语前置,应是“在安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此处的“见”表被动,该句是被动句;D.此处的“此……也”是判断句的标志,该句是判断句。
小题4:答题时可采用排除法。①句体现了董文炳为官兼听明断,③句是说皇上授董文炳侍卫亲军都指挥使,⑥句是董文炳希望董家世代报国,都不属“处事机智”,故应排除这三句。
小题5: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C“并活捉李璮”错,田都帅投降后,叛军自乱并活捉李璮来投降。
小题6:本题首先要抓住关键字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词(1) “势”译为情势,“蹙”译为窘迫,“穷”译为处于困境。(2) “食”第一个译为名词:食物,第二个译为动词:吃;“辄”译为总是;“辍”译为停止。(3) “斫”译为砍,“白”译为白木;“烛”译为照亮,照看。(4) “逢”译为迎接,“却”译为倒退;“蔽”译为拂拭。
【参考译文】
董文炳字彦明,是董俊的大儿子。文炳从师于侍其先生,机警敏捷,善于记诵,从小举止就像大人一样。乙未年,董文炳因父亲的原因被任命为藁城县令。官府中同事都是他父亲同辈的人,他们轻视董文炳年轻,连下属官吏也不怕他。董文炳兼听明断,凭靠施行恩义树立起自己的威信。不久,同事们都心甘情愿地在他手下干事,下属官吏拿着案卷请他签字,都不敢抬头看他,乡里人也都听命顺服。
庚申年,世祖在上都即皇帝位,这年是中统元年,世祖命董文炳抚慰燕南各道。董文炳回京后上奏说:“人们长久放纵惯了,短时间内立即用法律来约束,是不行的。现在危险的、有疑心的人还很多,应当大赦天下,给那些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心怀二意的人于是定下心来。二年,董文炳被提升为山东东路宣抚使。刚上路赴任,正赶上设立侍卫亲军,皇帝说:“亲军统领非董文炳难以担当此任。”随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带金虎符。
三年,李璮在济南反叛。李璮是势力强大的叛贼,善于用兵。董文炳会合各路军队进行围困,李璮无法逃走。时间一长,叛军情势日渐窘迫,董文炳说:“处于困境的敌人可以用计策擒获。”于是到了城下,对李璮的部将田都帅喊话说:“反叛的人是李璮,其余的只要归附就是我们的人,不要自寻死路。”田都帅从城上顺着绳子爬下来投降。田都帅,是李璮的爱将,他投降后,叛军就乱了,活捉李璮来投降。李璮被杀后,山东还不安定,朝廷于是任命董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领亲军前去。董文炳到达益都,他把军队留在城外,带领几个人穿着便装骑马进城。他把李璮原先的将领和官吏召集来站在庭院中,对他们说:“李璮已经被处死,你们都是天子的百姓。皇上非常仁慈圣明,派我来安抚你们,你们应当安心不要害怕。我可以自行任命将帅和官吏,你们要努力取得金银符,我是不敢违背皇上的命令而不去授给有功的人的。”大家都非常高兴,山东得以安宁。
十五年夏天,董文炳有病,上奏请求解除军政要职。皇帝下诏说:“大都天气酷热,不适合病人,你可以到我这里来,病肯定会好的。”董文炳来到上都,皇帝说:“你固然忠孝,但不必这样做。枢密院的事情重要,任命你为佥书枢密院事,并仍然担任中书左丞。”董文炳推辞,皇帝没有同意。八月天寿节那天,典礼之后赐宴,皇帝让董文炳坐在上座,并对宗室大臣说:“董文炳是有功之臣,理当坐在这个座位。”每次进献食物,皇上食用总是停下来赐给董文炳。当天夜里,董文炳病复发,皇帝让御医每天来给他诊治。九月十三日,病重垂危,他洗浴之后坐着,把董文忠等人召来说:“我很遗憾不能为国家捐躯疆场,现在这样死去,是命中注定的啊。希望我们董家世世代代有能骑马打仗的男儿,尽力报国,那么我死也瞑目了。”说完,靠着枕头去世了。皇帝得知后,哀悼悲痛了很长时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山原旷其盈视——盈视:让人眼睛明亮。
B.胜友如云——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C.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好的风范。
D.闾阎扑地——闾阎:官宦人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B.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
C.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怨灵修之浩荡兮?
D.亦余心之所善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课内语段阅读
? 今年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 )湘江,(? )染溪,(? )榛莽,(? )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加横线的“今年”指_______ 年,“之文”指__________ 。
2 、根据原文,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中带横线的字词的含义。
①始指异之(?)
②莫得遁隐(?)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④莫得其涯(?)
⑤心凝形释(?)
⑥与万化冥合(?)
⑦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⑧游于是乎始(?)
4 、填空:
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句话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萦青缭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 ,这个短语的结构_______________ 。
5 、按下列要求摘抄句子。
①表现西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表现西山气象阔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选出下面“然”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颓然就醉
B 、苍然暮色
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 、岈然洼然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1、元和四年;《始得西山宴游记》
2、过?缘?斫? 焚
3、①称异
②隐藏
③独立出众
④边
⑤凝聚
⑥暗暗
⑦从前
⑧从此(时)
4、①与天地万物融为一起的悠闲、得意
②借代: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 并列式
5、①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②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6、C
7、①思虑停止了,形体消解了(形容超然忘我的一种感觉),与自然万物浑然融为一体(冥合:不知不觉中结合在一起)。
②(远处的山川景物全都)聚集收缩,堆叠在眼下,没有什么能隐藏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