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8-06 06:03: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记寻大龙湫瀑布 方苞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荡,按图记以求名迹,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咸曰:“其始辟者,皆畸人也。庸者继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径可寻者希。”过华严,鲍甥率众登,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绝无险艰。至龙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许,蔓草被径,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怅然而返,则老僧在门。问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仆李吉随之,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径少窄,委舆于地,曰:“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越数十步,则蔓草渐稀,道坦平,望见瀑布。又前,列坐岩下,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而时君不寤,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欺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访于众僧/访:询问 B.其始辟者,皆畸人也/畸:神奇 C.经蒙茸则手披足踏/披:拨开 D.况小人毒正/毒:危害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舆者之诳”的一组是(?) ①故蹊径可寻者希 ②舆者同声以险远辞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④此中皆毒蛇貍虫,遭之,重则死,轻则伤 ⑤过此则山势陡仄,决不能前矣 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作者有关观点与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寻大龙湫瀑布”为线索,由按图记到问众僧,继而鲍甥寻,乘舆寻,老僧引,从中可见作者寻找大龙湫瀑布费尽了周折。 B.众僧告诉我,那些名胜古迹之所以荒芜废弃,是因为继承者或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于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C.作者一行后来在老僧的带领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结尾发出感慨:只要有“识道”的人带路,远道可以成为近道,难道可以变为易道。 D.文章结尾缘事明理,从“寻大龙湫瀑布”之行联想到孔、孟、程、朱的学问在当今流行的原因,从而丰富了文章的社会内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彼自耀其明,而征吾辈之诳,必众辱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董文炳字彦明,俊之长子也。文炳师侍其先生,警敏善记诵,自幼俨如成人。岁乙未,以父任为藁城令。同列皆父时人,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未几,同列束手下之,吏抱案求署字,不敢仰视,里人亦大化服。 庚申,世祖即位于上都,是为中统元年,命文炳宣慰燕南诸道。还奏曰:“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不可。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世祖从之,反侧者遂安。二年,擢山东东路宣抚使。方就道,会立侍卫亲军,帝曰:“亲军非文炳难任。”即遥授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佩金虎符。 三年,李璮反济南。璮剧贼,善用兵。文炳会诸军围之,璮不得遁。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乃抵城下,呼璮将田都帅者曰:“反者璮耳,余来即吾人,毋自取死也。”田缒城降。田,璮之爱将,既降,众遂乱,禽璮以献。璮伏诛,山东犹未靖,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文炳至益都,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召璮故将吏立之庭,曰:“璮已诛死,汝皆为王民。天子至仁圣,遣经略使抚汝,当相安毋惧。经略使得便宜除拟将吏,汝等勉取金银符,经略使不敢格上命不予有功者。”所部大悦,山东以安。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请解机务,诏曰:“大都暑炽,非病者宜,卿可来此,固当愈。”文炳至上都,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枢密事重,以卿佥书枢密院事,中书左丞如故。”文炳辞,不许。八月天寿节,礼成赐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谕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当坐是。”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是夜,文炳疾复作,敕赐御医日来诊视。九月十三日,疾笃,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恨不为国死边,今至此,命也。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则吾死瞑目矣。”言毕,就枕卒。帝闻,悼痛良久。 (选自《元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抱案求署字案:案卷 B.人久弛纵,一旦遽束以法遽:立即 C.文炳辞,不许辞:推辞 D.吾恨不为国死边恨:怨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句:轻文炳年少,吏亦不之惮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C.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 D.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董文炳处事机智的一组是
①文炳明于听断,以恩济威?②危疑者尚多,宜赦天下,与之更始
③乃以文炳为山东东路经略使,率亲军以行?④穷寇可以计擒
⑤留兵于外,从数骑衣冠而入?⑥愿董氏世有男能骑马者,勉力报国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文炳初为官时,因其年轻,同事都轻视他,但董文炳为官有术,恩威兼施,很短时间就让官府中的人都敬畏他。
B.中统元年,世祖命董文炳抚慰燕南各道,他建议世祖应当大赦天下,给那些危险的、有疑心的人改过自新的机会。
C.李璮在济南反叛,董文炳会合各路军队进行围困,劝降大将田都帅,并活捉李璮;又率亲军安抚百姓,山东得以安宁。
D.董文炳有病上奏请求解除军政要职,世祖没有同意,并接来上都治疗。后来文炳病情复发,世祖又让御医每天来给他诊治。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久之,贼势日蹙,文炳曰:“穷寇可以计擒。”(3分)
(2)每尚食,上食辄辍赐文炳。(3分)
(3)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孙膑》)(3分)
(4)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荆轲》)(3分)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山原旷其盈视——盈视:让人眼睛明亮。
B.胜友如云——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
C.宇文新州之懿范——懿范:美好的风范。
D.闾阎扑地——闾阎:官宦人家。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B.哀民生之多艰/怨灵修之浩荡兮
C.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怨灵修之浩荡兮?
D.亦余心之所善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阅读题 课内语段阅读
? 今年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 )湘江,(? )染溪,(? )榛莽,(? )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娄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加横线的“今年”指_______ 年,“之文”指__________ 。
2 、根据原文,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面句中带横线的字词的含义。
①始指异之(?)
②莫得遁隐(?)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④莫得其涯(?)
⑤心凝形释(?)
⑥与万化冥合(?)
⑦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⑧游于是乎始(?)
4 、填空:
①“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这句话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萦青缭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 ,这个短语的结构_______________ 。
5 、按下列要求摘抄句子。
①表现西山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表现西山气象阔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选出下面“然”字意思不同的一项(? )
A 、颓然就醉
B 、苍然暮色
C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D 、岈然洼然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