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8-06 06:03: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19分)
胡俨,字若思,南昌人。少嗜学,于天文、地理、律历、医卜无不究览。洪武中以举人授华亭教谕,能以师道自任。母忧,服除,政长垣,乞便地就养,复改余干。学官许乞便地自俨始。建文元年,荐授桐城知县。凿桐陂水,溉田为民利。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
桐人祀之朱邑祠。四年,副都御史练子宁荐于朝曰:“俨学足达天人,智足资帷幄。”比召至,燕师已渡江。成祖即位,曰“俨知天文,其令钦天监试。”既试,奏俨实通象纬、气候之学。寻又以解缙荐,授翰林检讨,与缙等俱直文渊阁,迁侍讲,进左庶子。父丧,起复。俨在阁,承顾问,尝不欲先人,熊少戆。永乐二年九月,拜国子监祭酒,遂不预机务。时用法严峻,国子生托事告归者坐戍边。俨至,即奏除之。七年,帝幸北京,召俨赴行在。明年北征,命以祭酒兼侍讲,掌翰林院事,辅皇太孙留守北京。十九年,改北京国子监祭酒。
当是时,海内混一,垂五十年。帝方内兴礼乐,外怀要荒,公卿大夫彬彬多文学之士。俨馆阁宿儒,朝廷大著作多出其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皆充总裁官。居国学二十余年,以身率教,动有师法。洪熙改元,以疾乞休,仁宗赐敕奖劳,进太子宾客,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以礼部侍郎召,辞归。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咸待以师礼。俨与言,未尝及私。自处淡泊,岁时衣食才给。初为湖广考官,得杨溥文,大异之,题其上曰:“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为公孙之阿曲。”世以为知人。正统八年八月卒,年八十三。
【注】方岳:传说尧命羲和四子掌四岳,称四伯。至其死乃分岳事,置八伯,主八州之事。后因称任专一方之重臣为“方岳”。 (节选自《明史·胡俨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母,服除忧:去世。
B.外怀要荒怀:怀想。
C.遂不机务预:参与。
D.智足帷幄资:参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令钦天监试孰能讥之乎
B.寻又解缙荐,授翰林检讨赵王岂一壁之故欺秦邪
C.与缙等俱直文渊阁失其所,不知
D.俨至,即奏除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俨年少时就酷爱读书,对天文、地理、律历、医学、卜算等书无不博览通晓,尤对天文学、气象学有较深造诣。
B.胡俨洪武年间考中举人,授华亭教谕,从此走上仕途,任桐城知县时,为民兴建水利,还得到了副都御史练子宁的举荐。
C.洪熙改元,胡俨因病退休,加太子宾客致仕,仍兼祭酒;宣宗即位,他辞官归休。家居时他淡泊自处,生活简朴。
D.胡俨作为馆阁的老前辈,朝廷的许多重要文稿均出自他之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书时,他担任总裁官。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县有虎伤人,俨斋沐告于神,虎遁去。(5分)
(2)家居二十年,方岳重臣咸待以师礼。俨与言,未尝及私。(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桐城出现了老虎伤人的事。胡俨斋戒沐浴向神灵祭告,老虎便逃走离开了。
(2)(他)在家住了二十年,四方的大官重臣都用对待老师的礼仪对待他。胡俨在与他们的交谈中,绝不谈及自己。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怀:安抚。)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B(A、表祈使语气/表反问语气; B、介词,因为、由于;C、介词,和、跟/动词,结交,亲附;D、代词/定语后置标志)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D( “均出自他之手”与原文“多出其手”不符)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斋沐” 斋戒沐浴、“状语后置”、“遁” 逃走,各1分,句意2分。(2)这个句子中“咸” 都、“待以师礼” 介词结构后置、“未尝及私” 绝不谈及自己,各1分,句意2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参考译文】
胡俨,字若思,南昌人。他从小好学,对天文、地理、乐律、历法、医学、占卜等方面的书无不博览。洪武年间,他考取举人,被授华亭教谕,他能克尽师道。母亲去世后,他服丧期满便奉派到长垣。他提出要求在离家近一些的地方为官,以便照顾长辈和家庭。于是,他被改派到馀干。作为掌管教育的官吏,允许就近作官还是从胡俨开始的。
建文元年,胡俨被委任为桐城知县。他兴建水利工程,引来桐陂水以灌溉农田,为民谋利。桐城出现了老虎伤人的事。胡俨斋戒沐浴向神灵祭告,老虎便逃走离开了。桐城人在朱邑祠里祭祀他。建文四年,副都御史练子宁向朝廷举荐道:“胡俨饱学明理,可以通达仙人。他足智多谋,可以运筹帷幄。”朝廷将胡俨召进京城时,燕王的军队已打过了长江。明成祖即位后,下了一道命令:“听说胡俨懂得天文,让钦天监考考他。”钦天监对胡俨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回奏明成祖说他确实懂得天文学、气象学。不久。由于解缙的举荐,胡俨被授以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一起在文渊阁任职。后来,又任侍讲,晋升为左庶子。父亲亡故后,胡俨服丧期满又出来作 官。他仍在文渊阁任职,接受皇帝的垂询,提供咨询,但他常常不抢先发表意见,显得忠厚诚朴。永乐二年九月,胡俨任国子监祭酒,就不再参与政务了。当时国子监执行规定严厉,假借事情请假回家的国子生,被判戍守边疆。。胡俨上任后,奏经皇帝批准,把这类规定废除了。永乐七年,皇帝到北京,把胡俨召到行宫。次年,明成祖北征,命胡俨以祭酒兼侍讲的身份,执掌翰林院,同时辅佐皇太孙留守北京。永乐十九年,胡俨又改任北京国子监祭酒。
当时,海内统一已近五十年,皇上正在国内修明政治,大兴教化,对偏远的地方则实现安抚、整治,公卿大夫都是些满腹经纶、彬彬有礼的文人。胡俨作为馆阁宿儒,朝廷许多重要文稿多出自他之手。重修《太祖实录》、《永乐大典》、《天下图志》时,他都担任总裁官。他主持国学二十余年,总是率先垂范,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洪熙改元后,他因病请求退休,仁宗赐给敕书,奖励慰劳他,晋升他为太子宾客,仍兼祭酒。明宣宗即位,召见胡俨,任他为礼部侍郎,他辞谢后返回家乡。(他)在家住了二十年,四方的大官重臣都以师礼对待他。胡俨在与他们的交谈中,绝不谈及自己。他淡泊明志,从不追名逐利,节衣缩食,十分简朴,但求温饱而已。以前,担任湖广主考官时,看到杨溥的文章,他十分惊讶,在文章上题批道:“定能为董仲舒说一些正直公允的话,绝不会曲从于公孙。”大家认为,胡俨是一位慧眼识才的长者。正统八年八月胡俨逝世,享年八十三岁。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辛公义,陇西锹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 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
  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新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看。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北母。
  后迁牟州剌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值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生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 (《隋书·循史传》)
  【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 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被嗟异——未数然也
B.以功岷州刺史——臣洗马
C.凡有疾病,皆床舆来——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家无新属——不知几千里也
2.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
A.将有事于西畴
B.奚以知其然也
C.纤歌凝而白云遏
D.翱翔蓬蒿之间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 )
①以勤苦著称 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 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
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 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 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③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
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
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
2.C
3.B 
4.D
5.(1)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买药,用来请医为他们治病,亲自劝他们进食,于是他们全部病愈。
  (2)后来有想打官司的,那人乡里的父老就开导地说:“这是小事,怎么能忍心让刺史大人辛苦劳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视,巨身修尾,青项金翅。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备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稿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之,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成以其小,劣之。惟彷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选自《聊斋志异》)
1.下列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图寺后——到,去
B.蹑迹求——扒开
C.不复赖——依靠
D.成蟋蟀笼虚——考虑到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中加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大喜,归,举家庆贺
A.左右欲相如。
B.相如叱之。
C.市中游侠儿得佳者养之。
D.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3.翻译上文中画线的句子。
(1)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以其小,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的文字很是精彩,试就其结构和艺术表现手法作一点分析。
(1)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艺术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1)成名反复思索,难道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2)成名因它个儿小,看不上。
  (3)准备献给官府,但是心里还很不踏实,怕不合县官的心意,他想先试着让它斗一下,看它怎么样。
4.(1)结构:如“一波三折”、巧妙安排等;
  (2)艺术手法:如荒诞离奇、细腻传神的心理等。(言之成理且有具体分析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速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罪过
B.慈父见——背:背离、抛弃
C.既无叔伯,鲜兄弟——终:也
D.而刘夙疾病——婴:婴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进退,实为狼狈/臣壮也,犹不如人
B.急星火/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C.臣具表闻/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D.在故老,犹蒙矜育/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李密的《陈情表》中的“情”可以作如下注解:情况(事实);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
B.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
C.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李密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D.《陈情表》本于宗法人伦之至常,措词委婉,无一字虚言藻饰,情真意切,感人至深,一向为人所传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B
3.B
4.(1)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2)(我)过分蒙受提拔,优厚得到恩宠,怎么敢徘徊滞留,另有希求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