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06 06:03:2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问涂厕之刑人?执:捉拿 B.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数:列举罪过,指责。 C.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众人:一般人 D.于是襄子大义之?大义:认为很合乎正义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豫让遁逃山中 ③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④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⑤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⑥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 A.②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之人。
参考答案:1.C 2.B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箕踞者乃肉袒谢罪 B.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C.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为郡功曹。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方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白请且留此县录见诸自言者,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既白驾办,博出就车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迁琅邪太守。 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博奋髯抵几曰:“观齐儿欲以此为俗邪!”乃召见诸曹史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皆斥罢诸病吏,白巾走出府门。郡中大惊。文学儒吏时有奏记称说云云,博见谓曰:“如太守汉吏,奉三尺律令以从事耳,亡奈生所言圣人道何也!且持此道归,尧舜君出,为陈说之。”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史,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幸有众贤,亦何忧!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史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史,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àn):审判定罪。 (选自《汉书.朱博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B.咸掠治困笃掠:抓捕 C.博心知之,告外趣驾趣:赶快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
|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②博出狱,又变姓名,为咸验治数百?③博心知之,告外趣驾?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友。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能以自己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斩杀了组织者,然后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对一些迂腐文官所做的空洞文件也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译文:?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译文:?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1)朱博伪称是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知道了他所犯的罪。(关键词:诈、得、具、坐)
(2)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关键词:故事、存问、致意)
本题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为赋新词强说愁(替)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呢)
D.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为……所,表被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为了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听而斫之——听:任意
B.郢人立不
失容——失容:面容变色
C.
引之盈贯——引:牵引
D.其于大
达亦远——达:显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