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三)
2017-08-06 07:26:2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郭生,邑之东山人。少嗜读,但山村无所就正,年二十余,字画多讹。先是,家中患狐,服食器用,辄多亡失,深患苦之。一夜读,卷置案头,狐涂鸦甚,狼藉不辨行墨。因择其稍洁者辑读之,仅得六七十首,必恚愤而无如何。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晨起,见翻摊案上,墨汁浓泚殆尽。恨甚。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见污本,问之。郭具言所苦,且出残课示王。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又复视涴①卷,类冗杂可删。讶曰:“狐似有意。不惟勿患,当即以为师。”过数月,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于是改作两题,置案上,以观其异。比晓,又涂之。积年余,不复涂,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王阅之曰:“狐真尔师也,佳幅可售矣。”是岁,果入邑庠。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由是两试俱列前名,入闱中副车。
  时叶公文章,风雅绝丽,家弦而户诵之。郭有抄本,爱惜臻至。忽被倾浓墨碗许于上,污荫几无余字;又拟题构作,自觉快意,悉浪涂之;于是渐不信狐。无何,叶公以正文体被收,又稍稍服其先见。然每作一文,经营惨淡,辄被涂污。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以是益疑狐妄。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狐又尽泚之。乃笑曰:“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旦见封锢俨然,启视则卷面涂四画,粗于指,第一章画五,二章亦画五,后即无有矣。自是狐竞寂然。后郭一次四等,两次五等,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
  异史氏日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②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选自《聊斋志异·郭生》,有改动)
  [注]①浣:弄脏。②狃:因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名流——询问
B.素与郭,登门造访——友好
C.王谛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玩味
D.乃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记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心恚愤无如何——何前是今非也
B.会王生者,故至山——是益疑狐妄
C.郭具言苦——其涂留,似有春秋
D.不自选择,但决狐——始知其兆已寓意画也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表现郭生虚心和骄傲态度的一组是
[? ]
A.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自以屡拔前茅,心气颇高
B.又复视涴卷,类冗杂可删——于是渐不信狐
C.回视旧作,顿觉所涂良确——是真妄矣!何前是而今非也
D.每市房书名稿,不自选择,但决于狐——遂不为狐设馔,取读本锁箱簏中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郭生家中经常闹狐患,丢失了许多东西,不少习作也被弄得污浊不堪,难以阅读,因此他非常怨恨狐狸。
B.老友王生前来拜访,郭生向他倾诉了自己的烦恼。王生觉得狐狸不仅无恶意,而且还可以当郭生的老师。
C.叶公名气很大,郭生珍藏了他的文章抄本,但狐狸却在抄本上泼墨,郭生便明白了叶公的文章并不出色。
D.郭生屡拔前茅之后,狐狸还是涂抹他的文章。郭生很不以为然,就不再为狐狸设馔,并将读本锁在箱子里。
5.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以浓墨洒作巨点,淋漓满纸。郭异之,持以白王。
 泽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5分)
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②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
③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
④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小题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
小题2:以上选段中,孔子认为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言与行,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
?



3、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故(前一个“圣”是名词,指圣人;后一个“圣”是形容词,指圣明)
? 吾道也(从师、学习)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书、数、礼、乐、射、御)
? 郯子徒,其贤不及孔子(这些;才干)
C.惑之不(解决)
? 爱其子,择师而之(教育)
?D.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知尔——丑:低劣,鄙陋
B.不似尔之自多于水乎——向:先前,刚才
C.不知何时止而不——盈:满溢
D.不知何时而不虚——已:已经



5、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注:①司马穰苴,齐国的军事家。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人或吴起恶:诽谤
B.曾子之,而与起绝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吴起谢:劝戒
D.子也, 而将军自吮其疽卒:士兵

小题2:以下吴起的行为,与某些鲁人认为他“贪名猜忍”全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①杀妻以求将?②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
③其母死,起终不归?④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⑥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与士卒同甘共苦,但有的士卒的母亲认为这是吴起欺骗兵士为之卖命的一种阴险手段,因此非
常痛恨他。
B.吴起抱定“不为卿相,不复入卫”的旦旦信誓,连自己的母亲过世了也“终不归”。
C.有人认为吴起“贪名猜忍”,学兵法事鲁君,会给鲁国带来灾难,建议鲁君弃用吴起,鲁君听信了谏
言。
D.吴起身为军事将领,好用兵,善用兵,他率领军队攻打齐国和秦国,都取得过辉煌战功。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5分)
(2) 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5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