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题目。
经故内
【明】贝琼
山中玉殿尽苍苔,天子蒙尘岂复回。
地脉不从沧海断,潮声犹上浙东来。
百年禁树知谁惜,三月宫花尚自开。
此日登临解题赋,白头庾信不胜哀。
【注】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此诗作于元末,当是经过南宋朝廷的故宫遗址所作。
(1)结合诗词鉴赏相关知识,分析本诗中间两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小题1: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分)
小题2: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①。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四块玉·马嵬坡?元·马致远
睡海棠②,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患。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注:①化用《长恨歌》中“夜雨闻铃断肠声”。据《明皇杂录》,玄宗逃奔蜀地,在经过斜谷口时,大雨如注,正思念杨贵妃的玄宗听到雨声与铃声相应和,倍感凄楚和痛苦,于是创作了《雨霖铃》曲。②睡海棠:比喻杨贵妃。
小题1:李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小题2:李诗和马曲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事入诗,但感慨的对象及目的并不一致。请简要阐述。(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碧湘门
陶 弼
城中烟树绿波漫,几万楼台树影间。
天阔鸟行疑没草,地卑江势欲沉山。
【注】①碧湘门,即长沙(今属湖南)城门。②行(hánɡ):行列。
(1)这首诗最后一句哪一个字锤炼得最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评价这首诗“句句写远,却又始终未着‘远’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第一句和第三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③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唐朝末年诗人,字太朴。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小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