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8-06 08:19: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小题3分)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1:给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一项 (?)
(1)悟已往之不谏?(2)世与我而
(3)园日涉以趣?(4)容膝之易安
A.进谏互相成功审查
B.挽回偏指一方成为明白
C.规劝观察形成审问
D.谏言面貌完成审视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A.问征夫以前路:问被征召服役的人,前面的道路(有多远)。
B.策扶老以流憩:拄着拐杖,一会儿行走,一会儿休息。
C.既窈窕以寻壑:有时沿着幽深曲折的溪水进入山谷。
D.聊乘化以归尽:姑且顺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而了却此生。
小题3:对《归去来兮辞》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提到‘“松菊犹存”,后又写到“抚孤松而盘桓”,借松、菊表现了诗人傲世遗俗的精神面貌。
B.“归去来”即归去之意,表现了诗人远离官场,“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的不与封建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C.“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一句是说,陶渊明心里害怕到远方去服徭役。
D.“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暗引了楚接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之句,意思是说出仕已错,而归隐还不晚。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8分)
①田园将芜,胡不归?(2分)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分)
③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节选自归有光《悠然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C.?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视无可者/置:安放
B.东犬西吠/西:西面
C.客庖而宴/逾:穿过
D.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乳:哺育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垣墙周庭,当南日/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此行之事语汝
B.?偃仰啸歌,冥兀坐/苏子愀,正襟危坐
C.?汝姊在吾怀,呱呱泣/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
D.?而悠然意,每见于言外/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子面积?很小,破败陈旧,简陋昏暗,都是作者最初对南阁子的切身感受。
B.庭院内兰桂竹木,小屋里借书满架,反映出作者恬淡的心境和高雅的情趣。
C.伯父、叔父们的分家使得院子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一派家族兴旺的景象。
D.陶渊明诗有着一种?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
6.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尊还江月——酹: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B.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温暖
C.回首向来萧瑟处——萧瑟:风吹雨落的声音
D.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



4、单选题  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不之晋?
②若又患!
③鲁患不救乎?
④虽远越,可以安乎?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5、单选题  【?易?】下列各选项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晏子治东阿》(改变,更改)
B.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报任安书》(容易)
C.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换,换取)
D.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论毅力》(很,非常,极)
E.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五蠹》?(交换)?
F.恶之易也,犹火之燎于原?《左传》?(蔓延)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