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七)
2017-08-08 00:24: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1)述:传旧。(2)作:创始。
(1)孔子自己是如何践行“述而不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如何评价孔子的“述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醉白堂记
【宋】苏轼
故魏国忠献韩公①,作堂于私第之池上,名之曰“醉白”。取乐天《池上》之诗,以为醉白堂之歌。意若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天下之士,闻而疑之,以为公既已无愧于伊、周②矣,而犹有羡于乐天,何哉?
轼闻而笑曰:公岂独有羡于乐天而已乎?方且愿为寻常无闻之人而不可得者。天之生是人也,将使任天下之重,则寒者求衣,饥者求食,凡不获者求得。苟有以与之,将不胜其求。是以终身处乎忧患之域,而行乎利害之涂,岂其所欲哉!夫忠献公既已相三帝安天下矣,浩然将归老于家,而天下共挽而留之,莫释也。当是时,其有羡于乐天,无足怪者。然以乐天之平生而求之於公,较其所得之厚薄浅深,孰有孰无,则后世之论,有不可欺者矣。文致太平,武定乱略,谋安宗庙,而不自以为功。急贤才,轻爵禄,而士不知其恩。杀伐果敢,而六军安之。四夷八蛮想闻其风采,而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此公之所有,而乐天之所无也。乞身于强健之时,退居十有五年,日与其朋友赋诗饮酒,尽山水园池之乐。府有余帛,廪有余粟,而家有声伎之奉。此乐天之所有,而公之所无也。忠言嘉谋,效于当时,而文采表于后世。死生穷达,不易其操,而道德高于古人。此公与乐天之所同也。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将推其同者而自托焉。
方其寓形于一醉也,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者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古之君子其处己也厚其取名也廉是以实浮于名而世诵其美不厌以孔子之圣而自比于老彭自同于丘明自以为不如颜渊。后之君子,实则不至,而皆有侈心焉。臧武仲自以为圣,白圭自以为禹,司马长卿自以为相如,扬雄自以为孟轲,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由此观之,忠献公之贤于人也远矣。
昔公尝告其子忠彦,将求文于轼以为记而未果。既葬,忠彦以告,轼以为义不得辞也,乃泣而书之。
【注】①魏国忠献韩公:即韩琦,谥忠献。②伊周:指商伊尹和西周周公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文采于后世表:表露
B.文太平致:传达
C.而皆有心焉侈:夸大
D.方其形于一醉也寓:寄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泣书之物过盛当杀
B.有羡于乐天余嘉能行古道
C.忠献公之贤于人远矣死生,昼夜事
D.忠彦告愿十五城请易璧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首叙述建堂和命名的来由,并由“醉白”二字推出“有羡于乐天而不及者”的猜想,从而在读者面前设下悬疑。
B.文章通过对韩白的比较,颂扬了韩琦才华出众,功勋卓著,却不以功高自诩的谦谨态度,从而见出了他恬淡的志趣。
C.文章议论风生,文思翻涌,似远实近,似泛实切,颇能表现苏文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D.作者通过古之君子与后之君子的比较,来说明真正君子的品德和行为远远超过他们的名声,从而说明韩琦离君子还有一定的距离。
小题4:“/”给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古 之 君 子 其 处 己 也 厚 其 取 名 也 廉 是 以 实 浮 于 名 而 世 诵 其 美不 厌 以 孔 子 之 圣 而 自 比 于 老 彭 自 同 于 丘 明 自 以 为 不 如 颜 渊。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公既不以其所有自多,亦不以其所无自少。(4分)
(2)崔浩自以为子房,然世终莫之许也。(3分)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而伤长者之意
D.愿大王少假借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的样子。



5、阅读题    (曹)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拙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参子窋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窋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窋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窋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顜(jiāng,公正,严明)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吏幸相国召按之——庆幸,幸而
B.以为“岂少朕与”——轻视,贬低
C.帝富于春秋——多,特指年纪小
D.惠帝让参曰——责问,责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请参游园中——谓窋曰
B.试私从容问父曰——遵勿失
C.重厚长——乃我使谏君也
D.然无言吾告也——顜画一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官吏中言辞严厉苛刻,想要追逐名声的,(曹参)就斥退赶走他们。  
B.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您担任丞相,天天饮酒,没有什么奏请,用什么忧国忧民呢?
C.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赶快入朝去侍奉皇帝,天下事不是像你认为的那样。
D.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现在陛下垂衣拱手而治,我们谨守职责,遵从萧何之法而不犯错,不也可以吗?
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曹参在地位卑微时与萧何关系很好,但两人做了将相后,就有了隔阂。
B.卿大夫及下属对曹参不理政事有意见,但曹参没给他们张嘴劝说的机会。
C.僚属们每日饮酒歌呼,曹参特地来到后园设座饮酒与他们歌呼相应。
D.当曹参儿子奉皇命劝说父亲要有所作为时,曹参怒斥并鞭打了儿子。
5.曹参做丞相是有原则的,请用原文中的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萧何是曹参的前任丞相,请写出一个与萧何有关的成语或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宫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