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有关物质的制备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符合绿色化学思想的是( )
A.C
COCO2? Na2CO3
B.CuCu(NO3)2溶液Cu(OH)2
C.Fe??Fe2O3?? Fe2(SO4)3溶液
D.CaO??Ca(OH)2溶液??NaOH溶液
参考答案:A、碳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高温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理论上正确,反应过程中产生、利用污染环境的物质CO,不符合绿色化学,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进行实验时要进行尾气处理,且一氧化碳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或点燃引起爆炸,操作上较为复杂,故A错误;
B、铜与硝酸反应可生成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钠可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理论上正确,操作上也较简便,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污染环境的物质氮的氧化物等,不符合绿色化学,故B错误;
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能生成三氧化二铁,因此该方案在理论上就是错误的,故C错误;
D、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钠;理论上正确,操作也只需要加入液体较为简便,利用碳酸钠获得氢氧化钠,经济上也合理,符合绿色化学,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实验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的Na2CO3溶液滴入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的只有CuCO3一种沉淀;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生成Cu(OH)2一种沉淀;丙同学认为生成
CuCO3和Cu(OH)2两者沉淀
[查阅资料知:CuCO3和Cu(OH)2均不带结晶水]。
(1)按照乙同学的理解,Na2CO3溶液和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具体操作为: ①过滤、②洗涤、③干燥。
(2)请用下图所示装置,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必要的试剂,证明生成物中只有碳酸铜。

①各装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用装置编号表示);
②装置C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___;
③能证明生成物中只有CuCO3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Cu(OH)2和CuCO3两者都有,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的连接,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①实验结束时通入过量的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测定的数据有:
W1:样品的质量,W2:反应后装置B中残渣的质量,W3:反应生成的水的质量,W4: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了测定其组成,至少需要其中__________个数据,请将可能的组合填入下表中(每个空格中填一种组合,有几种组合就填几种,不必填满)。

参考答案:(1)Na2CO3+CuSO4 +H2O=Cu(OH)2↓+Na2SO4 +CO2↑
(2)①A→C→B;②无水硫酸铜;③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不变蓝色
(3)①将装置中滞留的水蒸气和CO2吹入后面的吸收装置中使其完全被吸收;②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简答题 下图是甲、乙、丙三名同学设计的验证铜和浓硝酸反应原理的装置
已知: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写出铜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
(2)和甲同学装置相比,乙同学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NO2和水的反应,某学生设计了丙装置.
先关闭弹簧夹______(填a或b或c),再打开弹簧夹______和______(填a或b或c),才能使NO2气体充满②试管.
(4)当气体充满②试管后,将铜丝提起与溶液脱离,欲使烧杯中的水进入②试管.应如何操作______.
(5)某位同学的实验中未得到蓝色的溶液,而呈绿色,他分析可能是生成的部分NO2溶解在溶液中造成的.请你帮他设计简单实验方案验证他的推测.
参考答案:(1)因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故答案为:Cu+4H++2NO3_=Cu2++2NO2↑+2H2O;
(2)甲装置不能使反应可控制;不能吸收NO2气体,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①不能使反应可控制②不能吸收NO2气体,污染环境
(3)为了NO2气体充满②试管,应先关闭c,然后打开a、b,故答案:关闭c;a、b;
(4)为了让二氧化氮与水接触发生反,应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②,
故答案为:先关闭b,再关闭a,然后打开c,用手捂住(热水、热毛巾、加热)试管②;
(5)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硝酸铜溶液呈蓝色,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气体,溶解于溶液中溶液可能成绿色;
故答案为:用Cu和稀HNO3反应,若所得溶液呈蓝色,则证明Cu和浓HNO3反应呈绿色的原因是NO2溶解在溶液中造成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实验题 某同学设计如图的实验方案来探究NH4Cl和Ba(OH)2·8H2O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根据他的实验步骤填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1)列表整理实验事实和结论

(2)问题讨论
①实验中为何要在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快速搅拌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实验中即使不结冰,将烧杯拿起时烧杯与玻璃片也可能粘在一起。怎样用简单方法说明烧杯与玻璃片之间是因结冰而粘在一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浸有稀H2SO4的棉花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2)
①使反应物迅速充分地反应,并使温度迅速下降。
②将烧杯和玻璃片提起,从侧面轻推玻璃片,若玻璃片能发生相对滑动,则说明烧杯和玻璃片是因水粘在一起的,若不能相对滑动,则为冰所冻结。
③吸收生成的氨气。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实验题 为探索工业废料的再利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用含有铝、铁和铜的合金废料制取氯化铝、绿矾晶体(FeSO4·7H2O)和胆矾晶体。

请回答:
(1)写出步骤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试剂X是?。步骤Ⅰ、Ⅱ、Ⅲ中均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3)进行步骤Ⅱ时,该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及试剂制取CO2并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溶液A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中产生的白色沉淀会逐渐减少。为了避免固体C减少,可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4)用固体F制备CuSO4溶液,可设计以下三种途径:

写出途径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请选出你认为的最佳途径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参考答案:
(1)2Al+2OH—+2H2O=2AlO2-+3H2↑(2分)
(2)稀硫酸或H2SO4(2分)?过滤(2分)
(3)在装置Ⅰ、Ⅱ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合理答案即给分)(2分)
(4)3Cu+2NO3-+8H+=3Cu2++2NO↑+4H2O(2分)?途径②最佳,理由是原料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2分,结论1分,理由1分)
本题解析:(1)铝、铁、铜中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偏氯酸钠和氢气;(2)步骤Ⅲ分离铜、铁,且生成绿矾(硫酸亚铁),故x为稀硫酸;固液分离用过滤;(3)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制备的二氧化碳中含有HCl气体,导致生成的氢氧化铝溶解;为了避免固体减少,可采取的除去HCl气体的方法,在装置Ⅰ、Ⅱ之间增加一个盛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4)途径①③产生NO、SO2污染性气体,途径②最佳,理由是原料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