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a(ClO)2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
H2O +SO2 + Ca2+ + 2ClO— ="==" CaSO3↓+ 2HClO
B.向NH4HCO3 溶液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
NH4+ +HCO3— + 2OH— ="==" H2O + CO32—+ NH3·H2O
C.向FeCl2溶液中加足量溴水
2Fe2+ + Br2 ="==" 2Fe3++ 2Br—
D.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2AlO2— +CO2+3H2O===2Al(OH)3↓+CO32—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按图的装置连接好仪器,先在烧杯中加入20mL左右的Ba(OH)2溶液,接通电源后,逐渐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1)当逐渐滴加稀硫酸时,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灯泡的现象是: ;原因是: 。
(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参考答案:(1)生成白色沉淀
(2)先变暗后变亮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先生成BaSO4沉淀,溶液的导电性减弱,所以灯泡先变暗;稀硫酸过量时,溶液中H+和SO42-浓度增大,灯泡又变亮。
考点:离子反应方程式。
本题难度:一般
3、填空题 (10分)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过氧化钠与水 ;
(2)金属铝与稀硫酸溶液 ;
(3)向Na2CO3与NaHCO3混和溶液加入CaCl2溶液 ;
(4)Al和Na的单质同时加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既无沉淀生成又无固体残留物存在,请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有关生成H2的变化:
(A) ,
(B) 。
参考答案:(10分)(1)过氧化钠与水 2Na2O2
本题解析:
(1)过氧化钠与水,Na2O2不拆开,写化学式 2Na2O2 +2H2O==4Na++4OH-+O2↑ ;
(2)金属铝与稀硫酸溶液,生成+3价的Al3+ 2Al+6 H+="=2" Al3+ + 3H2↑ ;
(3)向Na2CO3与NaHCO3混和溶液加入CaCl2溶液,只有Na2CO3反应, Ca2++CO32-==CaCO3↓
(4)钠与水反应生成碱,铝有两性,也能溶于强碱
(A) 2Na+2H2O==2Na++2OH-+H2↑ ,
(B) 2Al+2O H-+2H2O ="=2" AlO2- + 3H2↑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11分)一定质量的镁、铝混合物投到2 mol·L-1的盐酸中,待金属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加入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

(1)80~90ml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 _
(3)盐酸的体积是 ml。
(4)a的取值范围是___ __。
(5)n(Mg)/n(Al)的最大值是 。
参考答案:(1)Al(OH)3+ OH-=AlO2-+2H2O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图可知,首先发生的反应是中和过量的酸:H++OH-=H2O,然后是沉淀两种金属离子:Mg2++2OH-=Mg(OH)2↓、Al3++3OH-=Al(OH)3↓,最后是Al(OH)3的溶解:Al(OH)3+ OH-=AlO2-+2H2O,即80~90ml对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 OH-=AlO2-+2H2O;
(2)从横坐标80mL到90mL这段可以求出n(Al(OH)3)=n(OH-)=2 mol·L-1×
=0.02mol,则n(Al)=n(Al(OH)3)=0.02mol,即为0.54g;
(3)镁、铝混合物投到盐酸中,生成氯化镁和氯化铝,并且从图上可知盐酸过量,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氢氧化钠先与过量的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后氢氧化钠又与氯化镁和氯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钠,当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80mL时,盐酸中的氯离子都与钠离子结合成氯化钠,根据原子守恒可知,n(HCl)=n(NaOH)=2 mol·L-1×
,则盐酸的体积为V=
=80mL;
(4)假设盐酸溶解金属后不剩,这种情况下,酸恰好与合金反应完全,即a=0,通过极值法,当合金中完全是铝时,因为沉淀Al3+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从图可知,中和过量的酸所消耗的碱液体积最大为50mL,但是假设不成立,最大值是不存在的,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0≤a<50;
(5)n(Al)=n(Al(OH)3)=2mol?L-1×0.01L=0.02mol,所以沉淀Al3+需要的OH-为0.06mol,即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镁离子和铝离子沉淀完全消耗的碱的体积为80-a,若假设盐酸不剩,所以沉淀Mg2+需要NaOH溶液的体积最大值为50mL,求出n(Mg)的最大值为0.05mol,所以该合金中镁铝两元素物质的量之比的最大值为0.05mol:0.02mol=2.5。
考点:考查镁、铝的化学性质及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镁、铝的化学性质及计算,难度中等。解题时要注意根据镁铝的化学性质结合图像中的数量关系解答。(4)(5)两问可以采用假设法求极值。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14分)NaHSO3可被过量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时即有I2析出。某课题组用淀粉作指示剂,通过测定溶液变蓝所用时间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写出NaHSO3溶液与过量KIO3溶液反应生成I2的离子方程式: 。
(2)调节反应物浓度和温度进行对比实验,记录结果如下:
编号
| 0.02mol/LNaHSO3溶液/mL
| 0.02mol/LKIO3溶液/mL
| H2O/mL
| 反应温度/℃
| 溶液变蓝的时间t/s
|
①
| 10
| 15
| a
| 10
| t1
|
②
| 10
| 40
| 0
| 10
| t2
|
③
| 10
| b
| 0
| 20
| t3
表中a= ,b= 。 (3)改变反应温度,重复实验③,得到温度(T)与溶液变蓝所需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超过50℃后溶液不会再变蓝)。
 ①在30℃下,若溶液变蓝时,I2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从反应开始至溶液变蓝,IO3-的平均反应 速率 mol·L-1·s-1(写出表达式即可,不要化简)。 ②根据图像,请你分析温度低于5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与反应温度的关系: 。 (4)将NaHSO3溶液与KIO3溶液混合(预先加入可溶性淀粉为指示剂),用速率检测仪检测出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又逐渐减小。课题组对起始阶段反应速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设,请你完成假设二: 假设一:反应生成的I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假设二: ; ……………… (5)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假设一,完成下表中内容(反应速率可用测速仪测定)。
实验方案(不要求写出具体操作过程)
| 预期实验现象和结论
|
|
参考答案:(14分) (1)2IO3?+5HSO3?=5SO42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NaHSO3溶液与过量KIO3溶液反应生成I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元素守恒,IO3?与HSO3?反应生成SO42?、I2、H+和H2O,则离子方程式为:2IO3?+5HSO3?=5SO42?+I2+3H++H2O。 (2)为了使这3组实验具有可比性,溶液的体积应相等,所以a=25mL;b=40mL。 (3)①根据图像,从反应开始至溶液变蓝需要的时间为65s,溶液变蓝时,I2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消耗IO3-物质的量为2n mol,根据表中数据溶液的体积为65mL,则v(IO3?)=2n/(50×10-3×65)mol·L-1·s-1。 ②根据图像可以看出,30℃时溶液变蓝所需时间最少,温度低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短;温度高于30℃时,温度越高,溶液变蓝所需时间越长。 (4)该反应除了生成I2,还生成了SO42?和H+,则假设二起催化作用的可能为H+或SO42?,也可以从温度升高等方面提出假设。 (5)假设一为反应生成的I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所以验证实验为对比实验,一个烧杯将NaHSO3溶液与过量KIO3溶液混合,用测速仪测定起始时的反应速率v(甲);另一烧杯预先加入少量I2,其它反应条件均完全相同,通过对比二者反应速率进行检验。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反应速率的计算及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