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部分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小题1: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小题2: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随车装着5辆爱看的纸质的书。
小题3:孟德斯鸠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小题4:文艺复兴及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按照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
小题5: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2、判断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一壮举”是指(?)
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3、判断题 电视连续剧《大染坊》讲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的艰难发展历程,从中展示了一代中国人经济强国之梦的诞生与毁灭。由此我们得出的认识是?
①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②一战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③“实业救国”的主张在当时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
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工业无法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判断题 国际制度、国际组织、国际规则和国际法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自冷战结束后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赖趋势加强
B.多极化时代国家利益之争淡化
C.谈判协调基本代替了战争对抗
D.各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逐步趋同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年份
|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 总额(万元)
|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
1869—1894
| 50多
| 500多
| 1.42
| 1.41
|
1895—1900
| 100
| 4500
| 16.7
| 750
|
1901—1911
| 300
| 5600
| 31
| 510
|
1912—1919
| 600
| 13000
| 75
| 1625
|
材料三?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性质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1)读材料一回答:图一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何种特征?图二反映的现象对图
一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4分)
(2)读材料二,分析1895—1900年和1912—1919年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内部原因。(4分)
(3)1937—1945年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4)读材料三,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91考试网、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