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公务员考试省级导航

国家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公务员考试1000套word版真题打包下载 公务员考试行测电子教材

行测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系列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毛泽东思想 宪法 刑法 民法 行政法 诉讼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物权法 人文常识 科技常识 常识判断 定义判断 类比推理 历史常识 逻辑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图形推理 病句判断 选词填空 主旨概括 资料分析 时事政治

湖北:2017年湖北省发展改革委考试录用公务员专业科目考试大纲(三)
2017-07-10 19:46:4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的精准性。
一是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以四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统筹推进五个一批14(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力争实现全省14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1601个贫困村出列。扎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2016年完成12万户、3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二是重点推进传统支柱产业升级、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加大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互联网+”等政策支持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兼并重组、搬迁改造、淘汰落后、国际产能合作等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三是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完善配套制度办法,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加大财政与金融结合创新力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效应。建立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就业需求和教育供给高效衔接。探索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全省范围内交易的有效方式,健全存量闲置建设用地清理和使用的政策措施。

(三)更大力度拓展内需新空间

1、坚持发挥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继续营造促投资、抓项目的浓厚氛围,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是立足开局抓开工。对今年符合开工条件的项目再梳理、再督办,深化前期工作,确保一批交通、水利、能源、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重大项目一季度集中开工,营造声势,进一步提振社会信心和预期。要抓住一季度、储备二季度、谋划三季度、盯着四季度,确保项目接续不断档。二是盯着政策抓争取。对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完善三年滚动投资计划,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更大额度的支持。结合重大规划编制,进一步优化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过江通道、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布局。近期要加快争取和推进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四湖流域综合治理、长江汉江堤防综合整治、一江三河水系连通、重点湖泊治理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争取和推进湖北国际航空物流枢纽,宜都至来凤、利川至咸丰等高速公路,襄荆宜高速铁路等一批重大交通枢纽项目;争取和推进增加消纳三峡电量、咸宁核电、清洁能源发电、荆襄成品油管道、贫困地区天然气县县通”“气化乡镇等一批重大能源事项和项目。特别是对提请国务院支持的13个重大项目,专班紧盯,狠抓落实,确保顺利推进。三是对接需求抓谋划。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型城镇化、精准扶贫、全面小康补短板等重点方向,突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一二三百15(交通提质增效一百项示范工程、交通脱贫攻坚双百工程、交通道路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三百项重大工程)、军民融合等重点工程以及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农村电网、城镇输配电网改造、重大水利、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进行再对接、再聚焦、再谋划,形成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提高项目库质量。四是围绕瓶颈抓突破。在统筹应用产业发展基金、专项建设基金、企业债券、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上有更大突破,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和政策,强化风险管控,促进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2、推进消费升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出台的新消费增长政策,密切跟踪并做好措施准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体育休闲、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消费领域。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挖掘农村消费潜力。

(四)更大力度推进创新驱动培育新动力

1、加快实施创新驱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政策措施,启动实施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大数据发展行动计划,印发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的指导意见,组织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启动实施基础设施提升、信息平台共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发展和信息安全保障等工程。积极推广支持大学生创业青桐计划16,深入实施万名创业人才计划。启动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建设,争取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获国家批准。加快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省份,加快复制推广成功的创新改革经验。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依托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建设等平台,探索建立区域性创新联盟。

2、拓展产业新空间。落实《湖北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纲要(2015—2025)》和《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推进服务业提速升级行动计划和千亿元产业培育工程,提档升级商贸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旅游、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特色产业,积极支持健康养老服务、家庭服务、体育服务等惠民产业,加快培育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业新业态。更大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第六代低温多晶硅等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五)更大力度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着力抓好两圈两带一群等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实施。积极争取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江汉运河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加快武汉城市圈一体化建设步伐。两圈两带一群建设要在产业转移、公共服务共享、环境保护治理、区域协同创新、城乡协调发展等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加快形成区域互动协调、各地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格局。总结推广省内跨江合作试点经验,支持一江两岸融合发展。

2、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生产经营适度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组织化、产业化发展,完善科技、信息、物流等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分享多产业收益。二是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好高标准农田、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村流通体系和粮食安全工程建设,加快完善大型渠系、涵闸、堤防、五小水利等基础设施。实施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治和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工程。三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所有县(市、区)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初步形成全省统一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稳步开展农村金融创新。

3、统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城镇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大城市综合管廊、垃圾污水处理、城镇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海绵城市17、生态宜居城市、智慧城市等建设。推进我省装配式建筑业加快发展。按照人口与公共服务基本匹配的原则,统筹推进新增市民的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社保、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实施一主两副多极战略,抓好三峡城市群、汉江城市群等城市群规划编制。推进县(市)多规合一18试点工作。抓好武汉、孝感、仙桃、宜城、宜都、松滋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因地制宜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力争全年转移农业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100万人到城镇落户,提高户籍城镇化水平1.5个百分点。

(六)更大力度推行绿色发展

1、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贯彻落实《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实行能源消耗强度和消费总量双控,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降碳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降低和统计制度。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等交易试点。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强化激励性补偿,探索建立横向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完善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联动机制。

2、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在工业、建筑、农业、商贸服务等领域开展清洁生产示范。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重点实施燃煤机组综合能效提升等重大示范工程。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重点抓好19家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开展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开发利用,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废旧物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工作,抓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土地利用创新试点。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组织开展全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创建。

3、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加强雾霾系统性治理,健全预警机制。加大水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长江、汉江、清江等重点流域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宜昌、咸宁国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实施好绿满荆楚行动。突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清江库区、神农架林区、大别山区及武陵山区等地区的生态功能保护,促进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着力抓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建设。

(七)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

1、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围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提高改革的精准性。认真抓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按照国家部署安排完善负面清单试点。推进投资项目联合审批平台、社会信用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经济大数据平台等建设,加快完善配套制度,为健全新型监管体制、省级调控体系夯实基础。推进大数据开放应用等改革。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完善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推进市(州)、县(市、区)党政机关及全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2、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统筹推进配套改革。深入推进省级财政部分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产业基金、PPP模式等配套制度,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抓好《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实施,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和监管。积极稳妥规范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价格改革,积极推进输配电价改革试点,争取设立国家价格改革试验区。深化资源品价格改革,健全碳排放权、节能量、水权、排污权等市场交易机制。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扩大直供电试点范围。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完善煤电联动机制。

3、加大先行先试力度。发挥好顶层推动和基层首创两个积极性,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围绕十三五所涉重点改革事项、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点,加快谋划配套体制机制创新。对7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经验模式加快推广。充分发挥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改试验区、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级平台作用。加快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加强先行先试,积极争取设立中国(湖北)内陆自贸区。

(八)更大力度推进对内对外开放

1、抓好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编制《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规划》,加快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抓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治理、退耕还林、水土保持、河湖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统筹推进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等重大事项。优化已有岸线使用效率,统筹考虑水安全、防洪、治污、港岸、交通、景观等因素,抓紧解决沿江工业、港口岸线无序发展的问题。发挥好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筹建长江银行和汉江中小企业银行。开展临江双园(工业园、物流园)、双创和特色产业园区试点。争取国家批复武汉长江新区。抓好中欧区域政策合作试点。围绕汉江流域性开放开发,推动实施与陕西、河南战略合作。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是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的委省合作协议,制定落实配套方案。制定出台我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国际投资合作指导目录,建立我省一带一路企业滚动信息库、重大项目储备库和沿线商会网络。二是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区域通关一体化和检验检疫一体化改革,深化口岸三互(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大通关改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河南:2016河南三门峡公务员考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