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8-22 12:13:5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①。
  注:①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诗中指困惫状态。
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这两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两个字是“喧”和“狎”字。鹊声“喧”为“喧闹、喧哗”之意,借喜鹊的鸣叫表达对“日出”的喜悦。“狎”是“亲热、游戏”之意,雨霁天晴,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嬉戏。这两个字写出了动物在雨洗日照后的山中自由、欢快的情景。
2.表达了作者对怡人山色的喜爱之情。首联用拟人化手法写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天阴天晴。颔联描绘了夏日山中雨后凉爽惬意的景象,“荷雨”、“蘋风”说明风雨不大,让人舒服。颈联写喜鹊喜晴,鸥鸟嬉戏的情景。尾联写经过雨洗日照后的明净秀丽的山色能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此处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艺术感染力。(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②行,夜深千帐③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①榆关:今山海关。②那畔: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③千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1.词命名为“长相思”,你认为词人相思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意对即可)
2.结构上有对称之美。①上片“山一程,水一程”,主要写空间上的延伸;下片“风一更,雪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伸。②上片强调“身”?苦,身在旅途,有羁旅之苦;下片强调“心”苦,孤枕难眠,辗转反侧,有思家之苦。③上片重在写视觉,下片重在写听觉。(答出两点即可,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诗人臧克家在1956年写的《海》一诗,完成1—3题。(6分)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 摸着潮湿的衣角,
看到了你的颜色;? 触到了你的体温;
从一阵阵的清风,? 深夜醒来。
嗅到了你的气息;?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1、诗人是如何描写自己对大海的感受的?(2分)
?
2、本诗描写大海的顺序是什么?(2分)
?
3、诗人是如何向我们展示大海形象的?(2分)
?


参考答案:
1、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2、由远而近、从白天到夜晚,大海给诗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这些形成了全诗的发展层次。
3、诗人将自己的感觉加以升华,使大海人格化、生命化,向我们展示出大海的整体形象。


本题解析:
1、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描写角度可以从感官角度或观察角度来进行。
2、“天空”的远→“衣角”的近;“看到”是白天→“深夜”是夜晚
3、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大海里,以此表达自己的深情。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烟雨楼?南宋 杨万里
轻烟漠漠雨疏疏, 碧瓦朱甍照水隅。
幸有园林依燕第, 不妨蓑笠钓鸳湖。
渔歌欸乃声高下, 远树溟濛色有无。
徒倚阑干衫袖冷, 令人归兴忆莼鲈。
注:忆莼鲈:“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荪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世说新语·识鉴》)后以“忆莼鲈”喻思乡或归隐之念。
小题1:诗的前三联写到了哪些主要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前几联中是否有暗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轻烟、淡雨、碧瓦。朱甍、渔歌、远树等意象(1分),营造出了一种清丽、明快、闲适的意境(1分)。
小题1:诗歌最后一联中“徒”“衫袖冷”都暗示了作者心中的苦闷,情绪较低落(1分)“忆莼鲈”的典故表达出作者仕途不顺,思归故里的心情(1分)。有暗示,在前几联中,写到了渔歌、渔翁的意象,这在古典诗词中往往带有归隐的内涵,这和最后一联表达的情感是相吻合的。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虽然表达的是一种微妙的而又令人愉悦的读书感受,但是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另外,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兼收并蓄,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境界大开。
要求: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评分建议:将学生作文分为四类:一类卷:50 ~ 60分;二类卷:43 ~ 49分;三类卷:36 ~42分;四类卷:35分以下。以4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语文成绩好些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5分上下,语文成绩一般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2分上下;语文成绩弱些的学校平均分控制在40分上下。错别字,一字扣一分;标点符号不规范,扣1-3分。
评分参照标准:
?
一等
(20-16分)
二等
(15-11分)
三等
(10-6分)
四等
(5-0分)
基础等级
内容20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
符合题意
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
思想健康
感情真实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单薄
思想基本健康
感情基本真实
偏离题意
中心不明确
内容不当
思想不健康
感情虚假
表达20分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语言流畅
字迹工整
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
字迹清楚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基本完整
语言基本通顺
字迹基本清楚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混乱
语言不通顺
字迹难辨
发展等级
特征2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较深刻
较丰富
较有文采
较有创意
略显深刻
略显丰富
略有文采
略有创意
个别语句有深意
个别例子较好
个别语句较精彩
个别地方有新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