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五)
2017-11-11 00:37:0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己酉,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宣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
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
有上书请去佞臣者,上问:“佞臣为谁?”对曰:、“臣居草泽,不能的知其人。愿陛下与群臣言,或阳怒以试之,彼执理不屈者,直臣也,畏威顺旨者,佞臣也。”上曰:“君,源也;臣,流也。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君自为诈,何以责臣下之直乎!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鞋之。卿策虽善,朕不取也。”
丙午,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骼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刀笔:文书。
B.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必:假使,果真。
C.朕诚无所爱爱:爱护。
D.今除官,反出前宫。齐府人之后除:任命,授职。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论功行赏,在殿上把长孙无忌等人酌爵位、封邑进行宣逮!让众臣谈谈自己的看法,并且解释不能凭着私情让他的叔父李神通和功臣同赏。
B.房玄龄等人善于谋断,因此李世民认为他们的功劳并不小于他的叔父,论功行赏应当在李神通的前面。
C.唐太宗认为设立官员分掌职务,为的是人民,因此应该选择有才能的来用,当然,个别旧部下可在掌管国家大政的原则下让他们任职。
D.唐太宗以身作则,常常暗自鄙视以前的帝王弄虚作假,坚决严格要求自身,做到源清而流长。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4分)?
译:
(2)朕方以至诚治天下,见前世帝王好以权谲小数接其臣下者,常窃耻之。(5分)
译: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诗词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①城上高楼接大荒(连接荒僻的边远地区)
  ②惊风乱飐芙蓉水(吹动)
B、①密雨斜薜荔墙(雨打)
  ②鬓云欲香腮雪(覆盖)
C、①花面相映(互相)
  ②车毂兮短兵接(错误)
D、①左骖兮右刃伤(倒地而死)
  ②玉兮击鸣鼓(拿,握)



3、单选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万木图》序
(明)杨士奇
  《万木图》者,翰林侍讲建安杨荣勉仁,昭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示其后之人也。
  先生有孝行,于为善施义汲汲焉。然不喜以施名,以为受人之施者,恒有愧耻为辱之心。夫施于人,而使其心愧耻为辱,犹不施也。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而即乎其心之安,庶几可也。
  元之季世,兵戈饥馑,民困穷冻馁无食,至相食以苟活。虽父子夫妇,相视不能相保恤,所在皆然。时先生藏谷甚富,将发廪振之,指某山号于众曰:“有能相吾力树木者乎?树一木,予谷若干。”于是争愿出力来请谷。既悉饭之,乃如所言。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卒亦不视其功,而所活不可胜计矣。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居数岁,木郁然崇茂,悉中于材。先生指以戒其子孙曰:“不自意今之盛如此也!其毋苟自为利!将有为学宫、为释老之宫、为桥梁及津渡之舟而需材者,给之;有贫欲为居室、没欲为棺而不得材者,给之。毋苟自利也!”于是所施利益多矣。
  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命工作万木图表之。搢绅君子多为诗文纪之咏之,既皆失于兵。而其子孙,佩服训戒,至于今不违。然欲其后世皆佩服不违,此图所以继作也。
  呜呼!始先生知施谷而已,知求受施者即乎其心之安而已,岂计树之大后当何如哉!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先生所存如此,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虞之际,畎亩之间,而徒布衣以终其身也。不然,使遇治平之时,得一命为所欲为,所施利不其博哉!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是用告诸其来者。(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大父达卿先生之德/昭:彰显
B.于为善施义汲汲焉/汲汲:急切追求的样子
C.木郁然崇茂,悉于材/中:符合
D.惜乎其仅施于衰乱艰之际/虞:担心
2.以下各组文句中,全都直接表现杨达卿先生“为善施义”言行的一组是(? ?)
①必使受吾之施者,如其所当得
②既悉饭之,乃如所言
③愿树木者予之谷,不籍识其姓名
④所活不可胜计矣
⑤戒其子孙曰:“其毋苟自为利!”
⑥时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闻而高之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②⑤⑥
D.①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杨达卿先生采用种树救灾的办法赈济饥民,既无偿供给了饥民粮食,又不至于让他们产生接受施舍的羞愧耻辱之感。
B.元朝末年,战乱和灾荒让老百姓生活极其悲惨痛苦,以致发生了父子夫妇相食的惨剧,杨达卿先生的善举救活了不计其数的饥民。
C.对于在赈灾中饥民种植的林木,杨达卿先生并未据为已有,而是告诫子孙后代要用来作公益事业,用来救助贫穷的人。至作者写作时,他的子孙一直没有违背他的教导。
D.元末福建行省左丞阮德柔为表彰杨达卿先生的善举,绘制了一幅《万木图》,但可惜后来在战争中遗失了;后来杨荣为了彰显其祖父的善举,又重新绘制了这幅画。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之乐施,何其忠厚委曲而周备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受施者必尽力焉,不可以苟,盖天理之在人心,有不能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其后之人能世承其训,推广是心而行之不已焉,其于施利固又博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人以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日夜为备。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病革[注],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寻卒。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赵方传》)
[注]革:通“亟”,指病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 诱:教导
B.增戍兵以遏其冲 遏:扼守
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 邀:邀请
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 视:检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C.勉以协心报国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与观夹击,又败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有进士。
B.在金人南侵时,赵方一方面派兵在荆门东西两山险要处修筑堡垒,增兵把守,另一方面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骑兵截击,杀敌千余人,金兵败走。
C.在宋与金的交战中,除了赵方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检阅军队,亲临指挥外,其部下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的通力合作、英勇善战也功不可没。
D.赵方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他曾上疏极力陈述不能和金人讲和的理由,即使得病以后,他仍然勉励扈再兴忠心报国,写信给宰相论述边疆大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