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6-29 17:02:31 【

1、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小智慧比不上大智慧,寿命短的比不上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的时光,寒蝉不知道有一年四季,这就是短寿。
B.“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分别。
C.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的职守,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斥鴳)呢。
D.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再说世上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不会因此而更加努力,世上的人都责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能认识自身与外物的区别,能辨明荣辱的界限,如此而已啊。他对于人世,没有急切的追求什么。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马超字孟起,右扶风茂陵人也。父腾,灵帝末与边章、韩遂等俱起事于西州。初平三年,遂、腾率众诣长安。汉朝以遂为镇西将军,遣还金城,腾为征西将军,遣屯郿。后腾袭长安,败走,退还凉州。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腾遣超随繇讨郭援、高干于平阳,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超将庞德亲斩援首。后腾与韩遂不和,求还京畿。于是为卫尉,以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领腾部曲。
超既统众,遂与韩遂合从,及杨秋、李堪、成宜等相结,进军至潼关。曹公与遂、超单马会语,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曹公军在蒲阪,欲西渡,超谓韩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过二十日,河东谷尽,彼必走矣。”遂曰:“可听令渡,於河中,顾不快耶!”超计不得施。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曹公用贾诩谋,离间超、遂,更相猜疑,军以大败。超走保诸戎,曹公追至安定,会北方有事,引军东还。杨阜说曹公曰:“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于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鲁不足与计事,内怀于邑,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密书请降。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先主为汉中王,拜超为左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骠骑将军,领凉州牧,进封犛乡侯,策曰:“朕以不德,获继至尊,奉承宗庙。曹操父子,世载其罪,朕用惨怛,疢如疾首。海内怨愤,归正反本,暨于氐、羌率服,獯鬻慕义。以君信著北土,威武并昭,是以委任授君,抗飏虓虎,鉴董万里,求民之瘼。其明宣朝化,怀保远迩,肃慎赏罚,以笃汉祜,以对于天下。”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
(选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为卫尉征:征召
B.并州牧,督凉州军事领:兼任
C.於河中,顾不快耶蹙:困
D.为前都亭侯因:于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表现马超有“勇”的一组是(3分)(?)
①为飞矢所中,乃以囊囊其足而战?②超将庞德亲斩援首?
③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④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⑤陇上郡县皆应之?⑥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超统领了马腾的军队以后,与韩遂合作,和杨秋、李堪、成宜等结盟,带兵打到了潼关。曹操用计离间马超、韩遂二人,使两人相互猜疑对方,才使联军大败。
B.马超带兵径直到成都城下,成都城内震惊民吏都很惧怕,刘璋立即行礼,任命马超为平西将军,督管临沮。 
C.刘备认为马超在北方很有信誉,威武都得到了彰显,所以委任马超,让他张扬虓虎之勇略,监察广大的区域,解救人民的困难。
D.死前上书皇帝,说自己的家族本有二百多人,被曹操杀得快没了,仅仅留下堂弟马岱,应当继承马家血脉。除了把堂弟托付给皇帝,便没有其他要说的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司隶校尉钟繇镇关中,移书遂、腾,为陈祸福。(5分)
(2)超负其多力,阴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将许褚瞋目盻之,超乃不敢动。(5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父母之于子也,产男则相贺,产女则杀之。此俱出父母之怀衽①,然男子受贺,女子杀之者,虑其后便,计之长利也。故父母之于子也,犹用计算之心以相待,而况无父子之泽②乎?(《韩非子》)
  【注】①怀衽:怀抱。②泽:恩惠。
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分别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
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两种“义利观”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小题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1分)
小题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答李推官书
张耒
李君足下:昨送简人还,忽辱惠及所作《病暑赋》及杂诗等,诵咏爱叹。
足下之文,可谓奇矣!捐去文字常体,力为瑰奇险怪,务欲使人读之如见数千岁前钟鼎之文也。足下之所嗜者如此,固无不善老。抑耒之所闻,所谓能文者,岂谓其能奇哉?能文者,固不能以奇为主也。
夫文何为而设也?知理者不能言,世之能言者多矣,而文者独传。岂独传哉?因其能文也而言益工,因其言工而理益明,是以圣人贵之。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诎者,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此犹两人持牒而讼: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曲者,虽使假词于子贡,问字于扬雄,如列五味而不能调和,食之于口,无一可惬。况可使人玩味之乎?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夫不知为文者,无所复道。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是也。
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水顺道而行,滔滔汩汩,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而水初岂如此哉!是顺道而决之,因其所遇而变生焉。沟渎东决而西竭,下满而上虚,日夜激之,欲见其奇,彼其所至者,蛙蛭①之玩耳。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之文也。
自唐以来至今,文人好奇者不一。甚者或为缺句断章,使脉理不属;又取古书训诂希于见闻者,或得其字不得其句,或得其句不知其章,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此最文之陋也。足下之文虽不若此,然其意靡靡②,似主于奇矣。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
【注】①蛙蛭:青蛙和水蛭。②靡靡:不振作,没力量。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惠及所作《病暑赋》及杂诗等辱:耻辱。
B.去文字常体,力为瑰奇险怪捐:放弃。
C.横斜反覆,自节目中:符合。
D.甚者或为缺句断章,使脉理不属:连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能文者,固不能奇为主也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B.①世能言者多矣②足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C.①夫决水江河淮海也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其意靡靡,似主于奇矣②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属于用来证明“为文要明理”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①力为瑰奇险怪,务欲使人读之如见数千岁前钟鼎之文也
②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
③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
④直者操笔,不待累累,读之如破竹,横斜反覆,自中节目
⑤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
⑥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写诉状与写文章进行类比,批评“巧为粉泽”的写作风气,也否定了李推官追求“瑰奇险怪”的做法。
B.文章第四段用“决水于江河淮海”作比,说明“理达之文”犹如不受阻遏的东流水,自会形成雄奇的风格。
C.作者认为“文”只是负载“理”的工具,所以为文应该注重思想内容,如果关注表达形式,就会成为最“陋”之文。
D.本文是一封书信,也是一篇论证严密、具有说服力的论述文,更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论述具有一定的辩证性。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足下之所嗜者如此,固无不善者。抑耒之所闻,所谓能文者,岂谓其能奇哉?(4分)
(2)是故理胜者,文不期工而工;理诎者,巧为粉泽而隙间百出。(3分)
(3)故预为足下陈之,愿无以仆之言质俚而不省也。(3分)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