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誉为“绘景佳句”。请任选一联简要分析其写作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山野景色迷人,生机盎然,色彩斑斓,多姿多彩。诗人骑着马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小园
黎简
水景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①寒花:菊花。
【小题1】这首诗首联中“窥”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其妙处。(4分)
【小题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这两联的景物描写简要分析诗中人物的形象特点。(4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答:“窥”字运用拟人手法,反客为主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首联“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小园中池水澄清。树木倒影其中,本是静止的;傍晚微风乍起,水中树影也随风婆娑荡漾。这入笔五字,描写风影立见虚处传神。“深树”本为茂密的树林。从水中倒影能看出树林茂密扶苏的深浅层次,水之深、之清,也就不写自明了。于此诗人炼字的功力。再看第二句。不说小园中的人越过短墙能看见墙外山光,却说“山光窥短墙”好像那山光探头进入短墙,在窥视者小园中的景物,小园之景物富有魅力可以概见。“窥”字把“山光”写活了,化静为动,以物拟人,得其意态,传其神情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临江仙
宋·徐昌图
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回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
【注】 浮生:一生。古人谓“人生世上,虚浮无定”,故曰浮生。 飘蓬:飘浮无定之意。
小题1:把“回头烟柳渐重重”中的“渐”字改为“却”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
小题2:这首词的下阕与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全词来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不好(1分)。“却”字只是表现出被重重烟柳挡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语言赏析题,比较遣词造句上的别致之处,设题采用对比的方式,学生在抓住词作整体情感的基础上,可以把握两个字在描写、表情达意上的差异。学生也基本能体会出作者用“渐”的妙处。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词作本身表现的情感,在情感把握的基础上,两个字表情达意的效果还是有显著差异的。难度较大。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变相考查情感的题目,题目的要求比一般分析要高一些,要求学生在对比中分析。不过柳永的《雨霖铃》下阕大家都很熟悉,所以,实际上要分析的还是本词的下阕。从上阕中的“浮生长恨飘蓬”,可知作者的漂泊之苦,再分析“孤灯残梦”可知,作者还有孤寂凄苦之感。与柳永单纯的离情别意有所不同。
点评:比较类的赏析题一般都是课内课外之间的对比,学生可以根据所知,推断未知。另外,文本本身主要信息的分析也很重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暮春浐水送别?(韩琮)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凤城:京城。
《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上一首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下一首借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今人常用“死诸葛吓走活仲达”来比喻人虽死余威犹在。“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典出《三国演义》,请简要叙述这个故事。
参考答案:答案:司马懿听说蜀军已退,认为诸葛亮死了,便亲自带兵追赶。突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重要情节的掌握。“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是《三国演义》中尽人皆知的故事。死诸葛指诸葛亮,活仲达是司马懿。诸葛亮因上方谷之战失败而病入膏肓,最后不治而死,诸葛亮遗命是全军后撤,料想到司马懿会追杀,就令部下在归途上设下埋伏,并让部下搬出自己木质雕像来恐吓司马懿,结果真把司马懿吓走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后来比喻人虽死,但余威仍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