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清平乐
检校山园①,书所见
南宋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②,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 ①检校:此处为巡视游赏。山园:稼轩在灵山的住处。②分社肉:每当春社日和秋社日,四邻相聚,分享祭社神的牲口肉。
(1)“万事从今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上片简要分析。(3分)?
(2)词的下片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这图景传达出的生活情趣。(5分)
参考答案:(1)表现在“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写出了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居处景美”“生活富足”“邻里关系融洽”,每点1分)(2)①一边是小小顽童,手把长竿,偷打梨枣;一边是“老夫”,隐身藏影,“静处闲看”。(顽童1分,老夫1分)②“偷”字传神地写出儿童的顽皮可爱;(1分)“莫”字,表现出词人对邻家偷梨、枣的顽童由衷的爱怜之情。(1分)一老一少对比,一动一静结合,传达出美好的生活情趣。(1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
南乡子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意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2)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水调歌头·拍碎双玉斗
梁启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百户①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②。
注:本词作于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①百户:古代朝廷庆典,百户聚会,饮酒欢庆
②维摩:维摩诘,是毗耶离城中一位大乘居士﹐和释迦牟尼同时。
小题1:词中“拍碎双玉斗”典故源自教材哪篇课文?结合上阕内容,分析作者情感。(6分)
小题2:下阕作者为何感叹人生“蹉跎”?(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鸿门宴》,用典抒情表达对当朝统治者于国难当头依然醉生梦死的愤慨和国家被列强侵略瓜分的悲痛。
小题2:“千金剑,万言策”表明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消磨”,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这首词的上阕抒发了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的悲愤之情;对“四塞已干戈,百户尚牛酒”的国情,感到既悲愤又无奈。把自己的满腔血泪,通过文字抛洒了出来。下阕对于自己的“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的状况,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表达了自己的气愤与失望。
点评:题干已对答题提出了要求,那就是结合上阕内容来分析作者情感。对此,那就要先看这首词的上阕主要写什么内容,词的上阕抒发了作者对山河破碎的痛心,却又无能为力的悲愤之情。实际上词的下阕是这种情感的延续。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分析某句的思想感情,或者某一联、某一片的思想感情,都应该着眼于全诗。
小题2:试题分析:来自两个方面的原因。面对山河破碎,作者深感痛心,却又无能为力;面对“四塞已干戈,百户尚牛酒”的国情,感到既悲愤又无奈,只能用酒来麻醉自己,但又害怕豪情壮志随年华流逝而减退,壮志难酬。
点评:这首词的下片说“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自己拥有文韬武略,却无处施展,借酒浇愁,恐蹉跎岁月。“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则揭示了作者感叹蹉跎的原因。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可抓住词的体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6分)?
[双调]水仙子?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l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位于杭州西湖之中北宋著名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绡裳: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小题1:“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写出梅花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冷风送来清香,梅花就在飘香的地方,犹如身着白绢衣袖和薄绸下裙的仙女。(1分)写出梅花的洁白、芳香、轻盈(飘逸、清丽、脱俗)特点。(2分,写出其中两个即可)
小题2:先写寻梅时的急切之情,再写遇梅时的惊喜(欣喜)之情,最后酒醒后的失落(惆怅、怅悯)情绪。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诗句概括的题目,答题时首先对诗句内容简单的概括,然后总结特征,抓住诗句中的“香”和“绡裳”。
小题2:这是一道探究诗歌情感的题目,注意抓住诗中的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忽相”“惊梦”“断肠”等词语。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
水调歌头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小题1:词的上片如何表现“愁”?请简要赏析。(5分)
小题2: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暮江千顷”,千顷大江,又值黄昏,营造出空旷辽远的意境,烘托了词人的愁绪。(或:“无处”一句,写离愁满江,竟连飞鸿立足栖息的地方都没有,极言愁之多,强化愁情。或:上片最后两句写暮色苍茫,唯有阑干的一角还可见一线天光,营造了灰暗沉重的意境,烘托词人的惆怅心情。而词人倚着阑干,借酒浇愁,愁怀难遣。)或:以乐景衬哀情。上片第三、四句写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突然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②使用比喻(夸张)来写愁。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喻愁,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表现愁情之多。(每一点写出手法得1分,具体分析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
小题2:①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②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③离别故土的愁绪以及对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④欲归隐田园之心情。(1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上阕主要是写景,这当然就是借景抒情或者景景交融,然后根据词中什么样的景渲染什么样的情。也可以在详细些,运用“万斛”比喻愁多等等。
小题2: “中有离愁万斛”有离别故土的愁绪,“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暗含欲归隐田园之心情。“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可以看出“岁月蹉跎、青春不驻的悲慨”,根据注释可以看出有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愁思。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