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5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题1】从诗歌体裁上看,这是近体诗中的 ? 诗中主要意象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这首诗突出了意象的哪些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①绝句 梅花
【小题2】特征:耐寒、清高、报春 感情: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本题解析:
【小题1】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本诗根据内容中的“身”、“尘”、“春”可以判断是绝句;根据“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及“散作乾坤万里春。”可以判断是梅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诗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意对即可);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与桃李显示梅之高洁守志),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
观?雨①
[宋]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②。
? 注:①本诗作于1128年,金兵南犯,进逼长沙,长沙守帅坚守抗敌,局势有所缓和。②洗甲兵:《六韬》语:“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甲兵’。”
(1)本诗中的“山客”指谁?“山客”为何要“开轩危坐看阴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纪昀评此诗曾言:“前六句犹是常语,结二句自见身分。”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请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山客”指诗人自己,诗人打开窗户端坐山中留心观察自然晴雨的变化,可见其观雨的兴致不浅。但阴晴表面上是指天时,实际则喻指人事,金军入犯,诗人关心战事,关心时局的变化发展,故而以此为喻写自己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心。
(2)诗最后两句写诗人观雨的感受。作者引用杜甫诗与武王伐殷典故,因雨寄怀,写出即使屋漏水渗也不足为怨,正好借雨水洗净兵甲,与敌人决一死战。表达南宋军民不计个人得失的抗金决心和对胜利的渴望。诗人以最后两句表明诗作的主旨不是一般的观雨,所以纪昀说其“自见身分”。(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①照檐楹②。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淡磨明镜:形容水面平静,池水清澈。②檐楹:屋檐及檐下的堂柱。
小题1:诗中景物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小题2:这首诗写景抒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构成了清新明丽的意境。表现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抒发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小题1:前两句是静景,给人一种清淡平和的心理感受(1分)。后两句,东风“忽起”,使得杨柳瞬间由静而动,给人以强列的动感,荷心声作,寂而有声,形声兼备(1分)。全诗写景,以静显动,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1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只答某一具体景物的特点,如水势浩大、杨柳婀娜等,不得分。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诗歌,完成小题。
送允晖①
沈周
陆郎几宿春山去,山鸟山花尽有情。
白李红桃塞行路,黄鹂留客两三声。
【注】①此诗为春日送友而作,诗中所称之陆郎,即作者所送之允晖,“郎”为少年之美称。
小题1:诗歌第二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分)
小题2:诗歌主要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承上启下(1分)承上句“春”字,点出春天“山鸟山花”的景象,(2分)“有情”二字引出后两句要写的内容,详尽叙述花鸟之情(2分)。
小题2:拟人(移情于物或托物寄情或借物抒情),(2分)山鸟曼声歌唱,山花吐艳含芳,都含无限情意,相留佳客;芳馨洁白的李花,嫣红浅笑的桃花,牵挽行客,堵塞着客人行进的山路,可谓有情;“黄鹂”,是山鸟的代表,黄鹂在花树间好语留客,呖呖清音,三声两声,倍觉有情。(三句话能任选一句加以分析即可得2分)它们在为作者代致殷殷惜别之意,作者真挚相留之意不言而喻。(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上一句提到“春山”,下一句句提到“李桃花”可见根据第二句得得内容应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写景,启下抒情。
点评:这种考查形式较为简单,结构上的作用无非是“过度、总领、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等,要求考生熟练运用。
小题2:很明显“黄鹂留客两三声”等是运用的拟人的手法。花(堵塞着客人行进的山路,相留佳客)鸟(黄鹂在花树间好语留客)的表现,都是为了挽留友人。挽留含有惜别之意。
点评;必考题,首先知道表现手法包括哪些(),怎样运用,有何妙处,结合诗句分析。送别题材的诗歌一般表现依依惜别之情或者淡淡的哀愁或者勉励之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其六)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 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诗歌写出了作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全诗由景生情,描绘了一副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a.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b. 渲染烘托;?
c色彩鲜明,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受;;?
d视觉听觉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是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只清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