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3-06 05:16:5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呜,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恩远客。
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典诗歌,完成:
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对下面诗歌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暗指诗人隐居的地方。
B.徙倚:迁徙依靠。
C.落晖:落日的余光。
D.薄暮:日将落之时。
2.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东皋”、“薄暮”、“望”点明诗人野望的地点和时间,野外一片荒凉,时值苍茫暮色。
B.“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C.从全诗看,诗人在暮色时分看见的野外景色,是一幅山家秋晚图,美丽的景色让诗人像田园诗人般找到了精神的慰藉,因此他十分乐于隐居的生活,整首诗歌弥漫着愉悦的基调。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
3.对下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警。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B.这首诗前三联写景,通过写景来间接抒发诗人喜欢田园生活的情感,尾联进行议论,表达自己彷徨苦闷之情。
C.中间四句的景色描写手法多样,不但有光与色的展现,而且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都搭配得恰到好处。
D.“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是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B.晋军函陵(驻扎)?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行李之往来(使者)?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
D.秦伯说(言,道)?又欲肆其西封(扩张)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夜缒而出,见秦伯?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6.分别比较下列四个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②以乱易整,不武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A.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B.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C.①②两个“以”相同, ③④两个“而”相同
D.①②两个“以”不同, ③④两个“而”不同
7.下列句子与例句中“焉”字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且焉置土石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问题。
(甲词)永遇乐京口北国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乙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注音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兜鍪(dōumóu):作战戴的头盔。
B.悠悠(yōuyōu):长久、遥远之意。
C.乙词“千古兴亡多少事”中的“千古”与甲词“千古江山”中的“千古”,是同义词,都是“千年”的意思。
D.年少(shǎo):年轻。曹刘:指曹操和刘备。
2.甲词中的哪一句,与乙词中的“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在内容和情调上是相和相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词是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这一诗句来赞颂孙权的,乙词赞颂孙权的诗句是哪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甲、乙两首词的对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词都气魄宏大,意境雄浑,创作风格完全一致。
B.两首词都有哀叹壮志未遂的消极情绪。
C.两首词都写登上北固亭悼念古代英雄,以讽喻南宋统治者,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
D.两首词都灵活自如地使用了典故。
5.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这首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咏怀之作,怀念的是三国时雄踞东南,不向对手低头屈服的孙权。
B.词的上片由景生情,下片重点写人,借古喻今,讽刺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
C.上片末句巧妙地化用了杜甫“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抒发了作者的壮志豪情。
D.全词写法多样,有用典、有设问、有倒装,可见辛词艺术特点之一斑。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极目五湖的今古感慨。?范蠡:辅佐越国勾践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泛舟五湖,经商成巨富,自号陶朱公,后人尊称“商圣”。
小题1: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4分)
答: ?
小题2:本诗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4分)
答: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
满江红
[南宋]刘克庄
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②,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指军中作檄。②故将军:指汉代名将李广。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小题1:上阕“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有人评说本词下片“曲笔写胸臆”,请结合本词下片内容试作分析。(5分)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