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五)
2017-07-17 22:19: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茫然:失意的样子。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百年:借指晚年。
C.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左迁:贬官,降职。
D.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偏僻:偏激,不端正。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卒破舟,始皇以为贤勇/得:俘获?
B.于将军用几何人而足/度:考虑?
C.秦因乘胜定荆地城邑/略:略微?
D.王翦为秦将,六国/夷:铲平,削平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后汉书·乐恢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令闻而之,即解出亲——矜:怜悯、同情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宽容、容忍
C.诸公其行,连辟之——多:称赞、赞扬
D.以示天下之——私:私有的、私人的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学于长安,显名太学。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时避乱江南者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曰请召之。延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埽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又骆越之民无嫁娶之礼。延乃移书属县,皆以年齿相匹,其产子者,始知种姓。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左转睢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
视事四年,拜武威太守。帝亲见之,戒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弟子宾客为人暴害。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绀少子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延即发兵破之。自是威行境内,吏民安息。郡北当匈奴,南接种羌,民畏寇抄,多废田业。延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屯据要害,其有警急,迎击追讨,虏遂绝。河西旧少雨泽,乃为置水官吏,修理沟渠,皆蒙其利。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郡遂有儒雅之士。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永平二年以为河内太守,视事九年,病卒。
(《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①功曹:官名。②修书记:写好书信。③议曹祭酒:官名。④交趾:地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卒,令耕公田省:裁减
B.苌病卒,延自临殡寻:招致
C.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焉宦:做官
D.龙丘先生躬德义履:实行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延令铸作田器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B.①年十二学长安,显名太学②乃设九宾礼
C.①敬待师友之礼②作《师说》贻之
D.①有原宪、伯夷节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说明任延尊重、任用、培养人才的一组是
①会稽颇称多士?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大夫争往宦焉?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令诣学受业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4分)
②延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稽留(4分)
③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4分)



5、单选题  思想从来都是个人的思想,一个思想家决不能去控制、操纵其他人的灵魂,每一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独立的。因此,思想家的使命,只在于表述以他自己的眼光、角度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而不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一切人共同的事。
对这段文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思想家都有局限性
B.思想家都是个人主义者
C.思想家只能传达自己的思想
D.思想家对世界不会产生影响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