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7-17 22:19:4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克戬( jiǎn),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
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
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陴:城墙),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小题1:以下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令者踵故抑首。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B.使者以状闻。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C.乃益厉兵儆守。乃能衔哀致诚。
D.金人募生致之。夫跃曰:“此吾君也!”乃至前以告之。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姓怙势持官府怙:依仗、凭借
B.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C.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D.焚香南向拜舞南向:面对南方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品质的一组是(?)
①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②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
③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④皆泣不能仰视
⑤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⑥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④⑤⑥
D.①②③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知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日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入户,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碟,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详,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已辰时气绝。四肢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矿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侄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探视问候
B.后虽小差,犹尚殗殜同“瘥”,病情稍微好转
C.此七月望日事也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孤独不遇
小题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适先生奓户入
B.召有司案图
C.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小题3:下列各句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是(?)
例: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B.阿品远官河南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①脩絜:xiū jié,高尚纯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伏矫制之罪矫制:假托皇帝的命令
B.臣谨以便宜便宜:有利的时机
C.弘大体,不拘文法文法:法令条文
D.汲黯之戆也戆:刚直,愚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变色而罢朝②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B.①列于九卿②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C.①士亦以此不附焉②以庄见惮
D.①甚矣,汲黯之戆也②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汲黯忠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②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③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④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
⑤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⑥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④⑤
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景帝时,汲黯靠父亲的关系而当上太子洗马,因为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B.汲黯在任东海郡太守时,用一年多的时间便把东海治理得很好,作者认为他是称职的。
C.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三人都是当时敢于直谏的官员,汲黯与他们十分友好。
D.汲黯前来启奏政事,皇上因没戴帽子便躲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
小题5:(10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3分)
译文:?
(2)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3分)
译文:?
(3)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4分)
译文:?



4、阅读题  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①,革陋规,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②而去其弊。
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
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艰,群情踊跃。事竣,优诏褒美,赐花翎。
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
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诏轸④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注】①漕:水道运粮。②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③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④轸: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就巡抚擢:提升
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免除
C.病风痹已:已经
D.不减粜:卖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①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②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
③亲赴上海,筹雇商船?④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
⑤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⑥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灾。
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
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
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5分)
?



5、阅读题  乙邦才传
汪 琬

  乙邦才,字奇山,山东青州人。以队长从监军太监,击贼河南、江北间,主者未之奇也。 总兵黄得功与贼战于霍山,得功乘胜舍其大军,单骑前逐贼,陷淖中,贼围之数重,射杀得功所乘马,得功亦仰面射贼洞胸,与之相持。会天欲暮,所余二矢耳,得功自分必不免,而邦才适自别道驰还,登高望见之,识其胄,曰黄总兵也,大呼,复驰之,贼散走,得功乃自拔上。邦才授以己马,分箙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凡杀追骑十余人,始得及其大军。于是得功德邦才,以语主者,主者始大奇之,稍拔为标下材官。
  而是时有张衡者,从总兵刘良佐,亦以骁勇知名。贼兵围六安危甚,提督马士英帅军救之,始至,立斥其左右副将,而号于诸军曰:“孰为乙邦才、张衡者?入见!”两人廷谒,即牒补副将,以其兵授之,出文书曰:“为我入六安,取太守结状以报!”两人则应曰:“诺!”即出,简壮士二百骑,与之约,使人持一角,十人共建一纛①,夜趋贼营,突贯贼阵,遂入城,周城而呼曰:“大军至矣!”城中人大喜合噪,两人者促太守具食,食已,挥太守曰:“署状!”急怀其状,复引骑冒围出。贼大惊,已而知其邦才、衡也,皆止不敢逼。既得报,竟不亡失一骑。
  自兵兴之后,颖、寿、六安、霍山诸州县数被寇,邦才常在其间,大小十余战,破围陷阵,所俘馘②无算。主者或攘其功,或移诸他将者数矣。同列为邦才不平,时时讽之使言,辄谢曰:“此我众不惜死耳,我一人何能为?”终退让不自言也。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督师,愿得邦才与俱,以总兵官驻扬州。未几,大清兵至,而邦才战败自刎死。
  汪子曰:予读公勇所书乙将军始末,辄慨然想见其人,因稍删润之如此。公勇又云:“邦才素不饮酒,独好美妇人。某尝遇之濠上,直其猎还,为某席地置酒,自弹琵琶,命侍姬歌秦声和之,意欢甚。已复置琵琶于膝,注视某曰:‘邦才自出行间,数受上方银币之赐,致位大将。所可报国家者,惟此身耳。幸而所辖无事,不能不以声色自娱。一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其后如其言,岂不痛哉!”
  注:①纛dào,古代军队里的大旗。②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掉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也指上述情况下割下的左耳。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队长从监军太监  以:凭……身份
B、主者未之也  奇:意动用法,以……为奇
C、壮士二百骑  简:选拔
D、城而呼曰:“大军至矣!”  周: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乙邦才“忠义”的一项是
[? ]
①授以己马,分箙中矢与之,步从得功,且走且反射
②夜趋贼营,突贯贼阵,遂入城,周城而呼
③贼大惊,已而知其邦才、衡也,皆止不敢逼
④“此我众不惜死耳,我一人何能为?”终退让不自言也
⑤未几,大清兵至,而邦才战败自刎死
⑥一旦有警,且判此为国家死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总兵黄得功单骑追逐敌寇,身陷泥淖,被敌兵围射,情势十分危急,幸亏得到乙邦才的及时救助,才得以脱身。回到军营后,黄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乙邦才自此才开始有了展示自己才干的机会。
B、乙邦才在明末抗击贼寇的战斗中英勇,果敢,有谋略。与张衡一起带领两百勇士突破敌营进出六安,顺利完成马士英交派的任务。己方没有一人伤亡。
C、乙邦才淡泊名利,即使自己的功劳被上级官员侵夺或是被移到其他将领身上,也不去争,而说这些功劳是大家拼死得来的并不是自己一人能力能做到的。
D、乙邦才好美妇人,在辖区无事的时候“以声色自娱”,后来被清兵打败自刎殉国,他舍身报国的行为让公勇感到痛惜。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