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22:26: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小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分)
小题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小题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3分)


参考答案:小题1:任凭苇叶般的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自由飘动,越过宽阔的江面。
小题2:然后才知道我以前的游览不能算做游览,真正的游览从这一次才开始。
小题3:以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


本题解析:(1)注意“纵(任凭)”“如(到)”“凌(越过)”“茫然(宽阔的)”的翻译(2)“向(以前)”(3)“是”(这)“山水有异态者”定语后置句的翻译。
点评:文言翻译注意以直译为主,关键的地方(实词、固定句式)一定要翻译准确,意译为辅,本题中的(1)小题是课文中的诗一样的句子,所以要意译。(3)小题要注意两个特殊句式(判断句、定语后置句),考生平时要多有针对性的练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名万物之/母:根本。
B.玄之又玄,众之门/妙:奥妙。
C.此三者,以为不足/文:掩饰。
D.见素朴,少私寡欲/抱:持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④小数,靡不为之,竞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日:“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日:“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且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与?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厌禳(ra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②暴巫投魃(ba):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祈雨,驱赶旱鬼。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厌禳小数,靡不为之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B.吾分然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C.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D.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其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且水旱之事,岂其所知斥鹅笑之日:彼且奚适也
B.吾生不幸为异类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C.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寓言的形式寄托作者的见解,即通过某年大旱无雨而后久涝,庄稼不生的事实,写出灾情严重,揭露官吏无能的现实,可谓独具匠心。
B.文章写白驴托梦给镇阳帅属下,义正词严地驳斥了灾由怪说和官吏举措的荒谬,构思巧妙。
C.妙为自己蒙冤之辩,分四个层次:先诉身世不幸;再诉镇阳帅听信怪说之荒唐;三诉古今救旱方法之多,焚“我”之法荒唐;四诉只要“有利于民”死不足惜。层层深人,理直而气壮,将怪诬之说驳得体无完肤。
D.文章结尾以“未几而雨,潦溢伤禾,岁卒以空,无人复议驴”作结,呼应开头,不仅说明白驴之诉是有力的控诉,也使读者深思。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C解析:A.小方术、小技艺,天数、命运。B名词,本分;动词,分裂。C.动词,睡醒。D.名词,镇阳帅;动词,带领。
小题2:B解析:B动词。A.连词,放在句首,表示另提一事;副词,将要。C.动词,与“存”同义;介词,通过。D.与“元”连用;副词,竟。
小题3:C解析:分五个层次。先辩不应当受“致旱之由”的诬陷。因为“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焚驴志》参考译文
己未年间,黄河以北发生大旱,远近的庄稼都被烈日烤焦,老百姓没有依靠。镇阳帅自己说他很为老百姓的生计忧虑。于是就急急忙忙地督促下属求雨。祭神消灾这类大小法术,没有不做的,最终也没有效果。日子长了,一些怪畀荒诞的说法就产生了。碰巧有户百姓家里生了一头小白驴,有人指着这头白驴说:“这就是旱灾的祸根。云刚刚出现,白驴就仰头朝天呜叫,于是云就四散不留。这东西不杀死,旱灾怎么能结束?”一个人主观倡议,数万民众随声附和。
镇阳帅听说后,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于是就吩咐赶快把白驴捉来,把它烧死。
一天晚上,白驴托梦给帅府中的某个属僚,说:“大帅要烧死我,实在是冤枉啊!天灾流行,百姓受苦,这怎么跟我有关系呢?我不幸投胎成为了异类,又不幸落到了禽兽家畜的行列。
负重驾车,任人吩咐;挨打受骂也只好承受,辛苦劳累、忍辱负重地一直工作到死,这是我的本分。再说这水旱之类的灾祸,哪里是我所能知道的,却要我受这样酷刑呢?不知是谁在诬陷我,可大帅却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灾祸有的是来源于上天,有的是人为的,人为的灾祸可以寻找追究责任,来源于上天的只好听之任之了。殷代大旱,商汤有桑林之祷,刚一开始祷告就下雨了;卫国大旱,是提醒卫国去讨伐无道之邢,军队刚出征就下雨了;汉时大旱,卜式奏请处死桑弘羊;唐时大旱,李中敏奏请斩杀郑注。能抗击旱灾的办法多的是啊,为什么不从这些历史往事中寻找办法呢?如果找下到办法,又无处归罪,那么就把责任推给上天,听之任之吧。不从人身上寻找原因,不把责任推给上天,根据那些无稽之谈,把旱灾说成是我的过错。咳,真是太不讲道理呀!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底下祁雨,驱赶旱鬼,就已经很迂腐了,现在这样做的话恐怕就更荒唐了吧?如果杀了我对百姓有利,那么我为什么吝惜生命呢?如果事情不是这样,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来增加罪恶呢?滥杀无辜是不仁的,轻信谣言是不明智的,这种不仁不智的事情,大帅为什么要做呢?您是他的属僚,所以,我斗胆私自向你申诉。”
属僚连忙向白驴道歉,睡醒起床之后,向镇阳帅请求放了白驴。起初,人们都很不高兴。
过了不久就下起了犬雨。整整一个月,也没有停止,于是又发生了水涝,伤害了庄稼,直到年底,一点收成都没有。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议论白驴了。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谊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封复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小题1: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高兴
B.冯敬之属尽害之嫉妒
C.乃短贾生曰说坏话
D.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闲暇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吾其远也
B.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堕马而死
C.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乃征为廷尉
D.贾生尽为之对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小题3: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都能从侧面表现贾谊“才能非凡”的一项是()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召置门下,甚幸爱 ③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④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⑤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小题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B.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被孝文帝召见,没有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却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D.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生认为祸由此生,因为诸侯和多郡勾通,有反叛迹象,必须想办法削势尊主,文帝没听。
小题5:翻译下面的四个句子。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③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④至夜半,文帝前席。


参考答案:
  小题:A
  小题:C
  小题:C
  小题:D
  小题:①各种法律条令的更改立定,以及各诸侯王的分封,这些意见都出自贾生。②文帝因感念鬼神的事,就问鬼神的根本。③贾生为自己作为老师未尽责任而伤心,哭泣了一年多后,也死了。④到了半夜,文帝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席位。


本题解析:
  小题:喜欢
  小题:C、乃:副词,于是、就。(A其:代词,他:副词,表祈使婉商语气。B而:连词,并且;连词,表修饰关系。D之:代词,他们;没有意义的衬字)
  小题:①③正面表现其才能非凡。⑤表其建议。
  小题:无中生有,无勾通谋反之迹。
小题:无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馋,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截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一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绎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博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京城拜见皇帝.当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惑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
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口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