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三)
①作书须注?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⑥且文章岂有繁简邪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v |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邢州刺史。彦光少岐嶷(幼年聪慧),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咸异之,以为至孝所感。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解褐①秘书郎,时年十七。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瘁②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建德中,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俄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岐州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③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詖,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于时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后数岁,卒官,赠冀、定、青、瀛四州刺史,谥曰襄。(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注]①解褐:入仕做官。②毁瘁:哀伤过度而消瘦。③奏课:向朝廷交的赋税。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彦光忧瘁——瘁:劳苦,憔悴
B.母忧去职——忧:父母的丧事
C.未几,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D.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将:将要
2.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项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做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豪强地痞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许秀才传
(清)魏禧
许王家字君聘,一字乂民,苏州长洲县人也。少好学,以名节自励。甲申国变①,王家闻之,悲号不食久之,奉父母,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乙酉北兵南下,八月下剃发令,王家慨然太息曰:“父母冠我时,祝我为何如人?此发岂复可毁伤耶?”或劝王家曰:“君一秀才耳,未食天禄,奈何遽以身殉乎?”王家曰:“吾已名列学宫,亦朝廷士也!”以父母属妻顾氏曰:“尔善事堂上,吾不能终养为孝子矣。”父母素知王家为人,亦忍涕谓王家曰:“汝行汝志,勿以我二人为念。”王家乃整衣冠赴河水而死,时年三十有九。妻顾氏亦挈两女赴河,水浅,人救之,不得死。亲戚乃群绕顾氏相与语之曰:“夫殉义,妻保孤可也。且汝夫以堂上二人托汝,今背其言,陷夫于不孝,虽死,汝夫犹将恨汝。”诸亲戚收王家尸殓之。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观者百数十人皆惊叹。
魏禧曰:“王会者,笃实君子也,与禧善,长为禧道许秀才事。甲申国变,吴门诸生许玉重饿死于学宫,二许不知同宗族否?何许氏之多奇男子也!禧亦故诸生,方偷活浮沉于时,视二许能不愧死入地哉!”或谓以诸生死国难及争毛发丧其元为已甚。禧曰:“此不可以责望天下士。士苟奋然出此,虽圣人不以为过。主上殉社稷,公卿崩角稽颡恐后期,及夫毁章甫,裂缝掖②,昔之鸣玉垂绅者,莫不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于此有贫贱士,不食朝廷升斗之禄,无一级之爵,顾毅然舍其躯命,以争名义于毫末,震天地而泣鬼神,虽夷、齐何以加焉!惜夫穷乡下里,匹夫老生之以死殉义者多有其人,禧不及闻,闻之或不详,而不能为之传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节)
注 ①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于景山自尽。是年为干支纪年甲申年,时称“甲申国变”。②毁章甫,裂缝掖:章甫、缝掖均为古代儒者的服饰,此处以“毁章甫,裂缝掖”指清兵入关之后,勒令汉人剃发易服,改变华夏正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以父母属妻顾氏属:托付
B.夫殉义,妻保孤可也保:养育
C.何许氏之多奇男子也何:为什么
D.不能为之传也传:作传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刻画了许秀才“殉义者”形象的一组是( ) (3分)
①闻之,悲号不食久之 ? ②挈家隐居澄河东之姚澄 ? ③此发岂复可毁伤耶 ?
④以父母属妻顾氏 ? ⑤色如生,衣冠肃然不乱 ⑥攘臂争先,效仿之惟恐其万一之不肖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面对清军的剃发令,许秀才决心抗命殉国。得到父母的支持,许秀才投河而死。入殓时面色如常,衣冠整齐。
B.在丈夫许秀才以死殉义后,顾氏也带着女儿跳河自尽,被救起后,亲友劝她不要违背丈夫的遗言,让丈夫背上不孝之名。
C.魏禧觉得自己在国破家亡之后苟且偷生,不能与两位许姓读书人的凛然大义相比,十分羞愧。
D.魏禧认为,那些以死殉义的平民百姓比那些追随崇祯皇帝而死的达官贵人更值得后人敬仰与铭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及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善事堂上,吾不能终养为孝子矣。(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谓以诸生死国难及争毛发丧其元为已甚。(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彼且恶乎待哉?(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古代诗歌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