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A.①强者不能以相吞,而弱者不能以相服②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B.①其贤君名臣累累而出者不为少矣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软 C.①及夫刘穆之死,关中未安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①是以其心忧慎颠倒,面不见天下之势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1)(4分)难道说那一百多年之间,南方没有机会(或:间隙)值得凭借,北方也没有机会可以进入吗?(2)(3分)我曾经评论它,姚泓、宋武帝的时候,是天下将统一的时机。(3)(3分)他内心想要攻取晋地,却又怕别人在南方^造**。
本题解析:
小题1:息:休息。
小题2: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①连词,表并死;②连词,表转达折。B①指示代词,那、那些;②副词,加强语气。D①介词,因;②介词,用。
小题3:①仅仅是描写当时天下的形式。没有涉及到“因天下之势”。所以排除A;③ 武帝是趁秦地大乱攻入秦国,正说明了“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排除B、C;
小题4:中心论点应该是“英雄之士,能因天下之势而遂成之”。
小题5: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岂:难道。间:机会(或:间隙)。乘:凭借。(2)尝:曾经。际:……的时候。天下将合之际也:判断句式。(3)(3分)恐:怕。夫人:别人。反:^造**。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1.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3.“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B
3.(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4.(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
(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意对即可)
5.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为后人提供借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
A.其闻道也故先乎吾
B.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陶侃传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
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士女相庆。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军佐或以谈戏废事者,命取酒器、蒲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将吏则加鞭扑,曰:“樗蒲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益实用。君子当正其威仪,何有蓬头、跣足,自谓宏达邪!”有奉馈着,必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臻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礼得之,则切厉诃辱,还其所馈。尝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钉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资治通鉴》卷93)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辄朝运百甓于斋外 甓:瓦?
B.终日敛膝危坐 危:端正
C.听事前余雪犹湿 听事:官府治理政事的大堂
D.后正会 正会:正月初一聚会
2.分别比较下列加粗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
②如不佃而戏贼人稻
③是自弃也?
④是以百姓勤于劳作,家给人足
A.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不同
B.两个“戏”字相同,两个“是”字也相同
C.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也不同
D.两个“戏”字不同,两个“是”字相同
3.比较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问其故
②有奉馈者,必问其所由
③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
④命取其酒器、蒲博之具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4.对“过尔优逸,恐不堪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分地悠闲安逸,恐怕不能够做成大事
B.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不能做成大事
C.过分地悠闲,只怕不可以承担大事
D.谁悠闲安逸超过你们,谁就很难承担大事
5.对“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倘若是努力工作所达到的,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B.倘若是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即使轻微也一定高兴,慰问后加倍赏赐
C.倘若是自己劳动所得,东西即使轻微一些也一定高兴,慰问后甚至两倍三倍地赏赐
D.倘若是在协作中用力气换来的,东西再少,也在慰问后,成倍甚至两三倍地予以赏赐
6.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管理众务,微服密访,都是这类做法
B.他综合治理,细微周密,都是这一类做法
C.他监督杂物,但作风细密,此类的作风多得很
D.他总理众务而作风细密,都像上述这类情况
7.下列对陶侃的为人做事评述概括较好的一项是( )
A.陶侃为人聪慧敏捷,恭谨从政,办公负责,作风认真,爱憎分明,禁赌罚懒,奖励劳动,拒礼推贿,重视农工,爱惜物资。
B.陶侃胸怀大志,聪明恭谨,综理微密,奖勤罚嬉,劝农工,惜分阴,平时不忘“物尽其用”。
C.陶侃为人聪明敏捷,办事严肃认真,痛恨赌博,时时勤政爱民,作风俭朴,重视粮食生产,做到了“物尽其用”。
D.陶侃有政治家头脑和军事家作风,反对不正之风,工作平易近人,提倡节约,重视农业生产,是勤政爱民的父母官。
参考答案:1.A
2.D
3.D?
4.C?
5.C?
6.D?
7.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