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8-06 08:26:1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是 [? ]
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惟觉时之枕席(觉:睡觉) 春花秋月何时了(了:终止) B.荠麦弥望(弥:满) 后秦击赵者再(再:第二次) 系燕父子以组(系:缚、捆绑) C.尽态极妍(妍:美丽)? 冀其成立(冀:等到) 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D.乃能衔哀致诚(致:表达) 辍汝而就(就:就职上任)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接触)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焚 驴 志 王若虚 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①。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②小数③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 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篓,亦惟人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④,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⑤,师兴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⑥,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 [注]①无主赖:无所依恃。②厌禳:祈祷免除灾祸的巫术。③小数:小法术。④桑林之祷:商汤在桑林以身祈雨。⑤伐邢之役:邢国无道,卫国出兵攻邢以祈雨。⑥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鬼怪。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闻之以为然,命亟取,将焚之亟:赶快 B.民自罹之,吾何预焉预:参与 C.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委:交给 D.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谢:道谢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驴的不满情绪的一组是(3分) ①怪诬之说兴。?②云方兴,驴辄仰号之。 ③冤哉焚也!?④孰诬吾者,而帅从之! ⑤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⑥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④⑤
|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寓言假托一个焚驴求雨、白驴诉冤的故事,讥讽当权者迷信愚妄、不仁不智的本性,并巧借天人感应的说法,揭露统治者才是致祸的根本原因。 B.镇阳帅是急民所急的正面形象,因为他自言忧民,凡能求灾的祈禳,无不尝试。虽说准备杀掉白驴有些过分,但也是因为听信了别人建议,其出发点也是为救民于灾难之中,情有可原。 C.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身包含着作者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情怀。 D.结尾交待事情的结果也颇含深意:白驴被释,大雨成灾,证明旱涝与它的生死无关;也进一步暗证统治者的无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祸源。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3分)
(2) 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 (3分)
3、单选题 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恶人者,人必从而
恶之——恶:凶恶
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
战野——战:在郊野战斗
B.抱其衣裘、
取戈剑者——取:夺取
夫奚说书其不义以
遗后世哉——遗:留传
C.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
阳——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阖其自入而求之——阖:关闭
D.其谋
得——得:成功
然则众贤之
术——术:方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策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①,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绳墨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庄子?马蹄》)
[注]①埴:粘土。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中绳。(3分)
②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4分)
(2)庄子在文中以“伯乐善治马”和“陶、匠善治埴、木”为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的“语”与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吾语女
A.琵琶声停欲语迟
B.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C.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D.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