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8-08 02:01: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2题。
新 年 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为南巴尉时所作。
1.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的尾联是怎样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6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1.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22.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即亡。②濂溪老:指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1)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试分析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幽情”是该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在诗中指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②。
随意③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①暝,此指傍晚。②这两句的意思是,姑娘们洗罢衣服,笑语喧哗从竹林回家;渔舟顺流而下,莲叶便摇动起来。③随意,任凭。
1.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
2.这两首诗都突出了一个“静”字,请仔细品味这两首诗的意境,并分析:你认为哪首诗更“静”?为什么?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出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