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习题。(8分)
根
郑敏
根从很远处伸来
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
当我想去除掉它
好种上光辉的花朵
我追踪着,挖掘着
直到,猛抬头
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
我用带血的手指
画着避邪的符号
我知道我挖不了它
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
小题1: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小题2: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列诗句,完成后面题目。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1.对刘兰芝最后“举身赴清池”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兰芝已答应改嫁,并亲手制作嫁衣,因受仲卿“贺卿得高迁”的责怪和嘲讽,才下定一死的决心。
B.兰芝已同意了改嫁,由于被仲卿“吾独向黄泉”的话所感动,才下定“黄泉下相见”的决心。
C.兰芝被遣离开焦家时,就已经下定以死殉情的决心了。
D.亲兄逼嫁,难以违抗,已知“渠会永无缘”,毅然允婚,就下决心以死明志了。
2.对兰芝“举身赴清池”、仲卿“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的正确理解是(? )
A.二人不能忍受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以此来解脱夫妻被拆散的痛苦。
B.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二人相信死后灵魂可以见面,以此来求得团聚。
C.在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统治下,他们不以斗争去争取幸福,却以死来逃避现实。
D.二人的殉情,既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也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反抗。
3.对“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兰芝和仲卿的死,教育了焦母和刘兄,表示了他们有悔改之意。
B.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抗议和嘲讽。
C.兰芝和仲卿反封建的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D.只有以死来抗争,才能有力地打击封建家长制和封建
礼教。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①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①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
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
答:?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①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小题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小题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小题。
春?寒?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陈与义①?元好问②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注】①陈与义: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诗人曾自注,“借居小园,遂自号园公”。此诗写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二月。当时金兵连陷青州、徐州,进攻楚州,大有席卷江北之势。②元好问:金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金亡不仕,隐居故里,潜心编纂著述。
小题1:请分析陈诗前两句在全诗中所起的作用。(5分)
小题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诗人借助海棠花的形象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