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TOP

2012年4月某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专家解析版)(六)
2012-12-21 19:53:40 来源: 作者:91考试网教师考试频道 【 】 浏览:874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试题答案与详细解析

+++++++++++++++++++++++++++++++++
+++++++++++++++++++++++++++++++++
+++++++++++++++++++++++++++++++++
案例分析题

每小题12分。共24分
参考答案: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的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每个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本案例中学生自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使用了不同的价值标准。学生使用了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即以自身的某阶段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自身的发展状况。这一方法体现了个体差异性,特别是对类似该同学的后进生来说,这种评价法可以适当减轻自身压力,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动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而教师在此案例中使用了相对评价法来评价该生,即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整体中的所处位置。故该教师得出该生为全班倒数第四的结论。虽然这一方法能准确表示被评价者在集体中所处位置。但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水平,特别是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求。所以该教师的做法严重挫伤了该生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导致他自信心的丧失,是一种很不可取的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应结合使用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以全面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答案解析: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的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它是教育评价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学校教育中每个教师都必须实际操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评价的价值标准不同,学生评价方法一般分为: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本案例中学生自评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使用了不同的价值标准。学生使用了个体内差异评价法,即以自身的某阶段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判断自身的发展状况。这一方法体现了个体差异性,特别是对类似该同学的后进生来说,这种评价法可以适当减轻自身压力,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习动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而教师在此案例中使用了相对评价法来评价该生,即根据所要评价对象的整体状态确定评价标准,以评价对象中的某一个或若干个为基准,通过把各个被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对照比较,判定出每个被评价对象在这一整体中的所处位置。故该教师得出该生为全班倒数第四的结论。虽然这一方法能准确表示被评价者在集体中所处位置。但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发展的真实水平,特别是不易满足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上进要求。所以该教师的做法严重挫伤了该生要求上进的积极性,导致他自信心的丧失,是一种很不可取的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应结合使用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和个体内差异评价法,以全面发挥评价的应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1、下面是一位学生考试结束后的自我感受,请结合新课程改革,运用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对这一案例中教师的做法进行评析。“考试的时候,我很紧张。不过一想到考完后就可以玩电脑游戏了,心里便好受多了。我认真地做卷子,不知不觉地就写完了。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一看自己是72分,及格了,有进步了,心里很高兴,还不错。可老师分析试卷的时候,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老师走过来让我不要太兴奋,说别看是72分,是第48名,全班倒数第四。我的头立即低了下去,我考得再好也考不过人家,我总是失败,唉!”
参考答案: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对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答案解析: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并在这一情景中鼓励学生自己找到“比”的方法。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对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2、请分析下面教学案例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位教师在教一年级学生学习“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课时,老师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亲身感受和体会到老师教给他们的“比”的方法是可靠的,于是利用一年级学生爱唱爱跳和对比赛等具有奖励性质的活动感兴趣的性格特征设计了一个问题情景,下面是这一情景的课堂教学实录。老师指定7个女生,3个男生到台前唱儿歌(女生的声音明显大于男生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他们唱得好不好?学生:好!老师:男生和女生哪个组的声音大?学生:女生声音大!老师:同学们知不知道为什么女生的声音大?学生:女生人多(学生凭直觉感受到)。老师:是吗?那么女生比男生多多少呢?学生:(部分学生已经很快说出女生比男生多4人,还有大多数同学在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计算)。老师:(留给学生思考计算和交流答案的时间,直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得出结果,随后提问)你是怎么知道是4的?学生:比的(学生说出自己比的方法)老师:大家用比的方法做得对不对呢?我们一块来比一下(让男生和女生成对依次坐回原位,最后只剩下4个女生)。

Tags:教育学 历年真题 模拟题 责任编辑:小编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 下一篇2013年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中学教育..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