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 信:任凭
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饵:招待
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阴:暗中
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论:判罪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
小题1: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宏 斯 三 义 酌 而 用 之 干 之 以 风 力 润 之 以 丹 彩 使 味 之 者 无 极 闻 之 者 动 心 是 诗 之 至 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
小题2:唐代“五言长城,七绝圣手”分别指谁??、?。(2分)
小题3: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钟嵘认为五言诗在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的原因。不超过15个字。(2分)
?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曹端传
曹端,字正夫,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赈,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漫,廉则吏不敢欺。”晟拜受。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服阕,改薄州学正,霍、薄两邑各上章争之,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之盛德也。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遂避席去。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诸生服心丧三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1.下列对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之——笃:深,甚
B.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淫:不合礼制的
C.诸生多就墓次受学——次:按着顺序
D.命诸生延致之,讲明正学——延:邀请
2.下列完全表现曹端至孝、清廉品德的一组是(? )
①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
②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
③既葬,庐墓六年
④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
⑤年荒劝赈,存活甚众
⑥贫不能归,遂留葬霍。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曹端受《辨惑编》的启迪,对佛教、巫婆、神权、阴阳先生、凶时吉日的说法都不相信,同时,开始研究整理儒学。
B.曹端读了《辨惑编》之后,与封建迷信彻底决裂,上书官府,请求废除淫祠,为百姓建里社、里谷坛。
C.与曹端同在霍州讲学的李德对曹端非常佩服,说他是见识广博,难得的人师。
D.曹端去世,之所以诸生服心丧三年,霍州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只是因为他在霍州十六年,为官清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之,耻争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 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①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久地)②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这样,那么)
B.①后秦击赵者再(第二次)②弃掷逦迤(连续不断)
C.①诚不得已(实在)②强弱胜负已判矣(判明)
D.①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雨雪停止,天放晴)②杳不知其所之也(深远)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若辈亦知沈将军耶!”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公捉其手曰:“君状貌稍畀,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竞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呜呼!其真乏才也耶?
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属其家通明?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率领
⒍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③④⑥
⒎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⒏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译文:?
⑵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文:?
⑶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