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文言文阅读》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一)
2017-11-10 22:12: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1、阅读题 下面各句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身体还不行,孤苦无依,直到长大成人自立门户。 B.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分又浅,很晚才得到儿子。 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我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李义琰,魏州昌乐人,其先出陇西望姓。及进士第,补太原尉。李勣为都督,僚吏惮其威,义琰独敢廷辨曲直,勣甚礼之。徙白水令,有能名,擢司刑员外郎。义琰姿体魁秀,博学,有智识,累迁中书郎。上元中,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兼太子右庶子。高宗欲使武后摄国政,义琰与郝处俊固争,事得寝。章怀太子①之废,尽赦宫臣罪,庶子薛元超等皆蹈舞,义琰独引咎涕泣,搢绅②义之。帝每顾问,必鲠切不回。宅无正寝,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义琰曰:“以吾为国相,且自愧,尚营美宇,是速吾祸,岂爱我者邪?”义琎曰:“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兄位高,安可逼下哉?”答曰:“不然。事难全遂,物不两兴。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卒不许。后其木久腐,乃弃之。 ——《新唐书·李义琰传》 【注】① 章怀太子:李贤,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章怀”为封号。 ② 搢绅:同“缙绅”,代指士大夫阶层的官僚。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司刑员外郎 擢:提拔 B、义琰与郝处俊固争 固:坚决 C、事得寝 寝:停止 D、是速吾祸 速:加速 2、比较下列两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弟义琎为市堂材送之 ② 以吾为国相,且自愧 凡仕为丞尉 凡仕为丞尉,且崇第舍 A、①组中两个“为”字相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不同 B、①组中两个“为”字不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也不同 C、①组中两个“为”字不同,②组中两个“且”字相同 D、①组中两个“为”字相同,②组中两个“且”字也相同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义琰刚正不屈的一组是( ) ①义琰独敢廷辨曲直 ②义琰与郝处俊固争 ③义琰独引咎涕泣 ④既处贵仕,又广居宇,非有令德,必受其殃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4、下列各项叙述与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义琰任太原尉时,太原的官员都惧怕都督李勣的威势,唯独李义琰敢在朝廷上与他分辩是非曲直。因此李义琰遭到了李勣的忌恨。 B、上元年间,李义琰入朝为官。此时,皇后武则天已经代替唐高宗管理朝政,对于这种做法,李义琰与大臣郝处俊是坚决反对。 C、章怀太子被废黜,朝廷赦免了太子手下所有大臣的罪,身为太子手下庶子之职的薛元超极为高兴,李义琰对他的这副嘴脸十分憎恶。 D、李义琰的弟弟认为,李义琰的居住条件与其身份地位不相称,因此主张兴修宅院。可李义琰认为这样做会招致祸患,因此坚决不许,这体现出他的谨慎、小心。 (晋)文 公 问 于 郭 偃 曰 始 也 吾 以 治 国 为 易 今 也 难 对 曰 君 以 为 易 其 难 也 将 至 矣 君 以 为 难 其 易 也 将 至 矣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3、阅读题 邴原戒酒 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③,至陈留④则师韩子助,颖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注引) [注释]①邴(bǐng)原:三国时魏国人。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③苦身持力:凭体力支撑着疲乏的身体。④陈留: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⑤贶(kuàng):赐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会②耳 2.翻译:①单步负笈②但以荒思废业 3.“因见贶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因为看见赐与酒席; ②乘着给我饯行的机会; ③因为你们赐我钱; ④乘着这次最后的见面跟大家吃一顿。 4.理解:文章为什么在最后要强调“终日不醉”?
4、单选题 对下列加粗的虚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河汉清且浅——且:并且 B.相去复几许——相:互相 C.但为君故——但:只 D.枉用相存——相:相互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9分) 说居庸关 清·龚自珍 居庸关者,古之谭①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何以疑若可守然?”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相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关也,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十五里,曰中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上关,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出北门又十五里,曰八达岭,又为之城,城南门至北门一里。盖自南口之南门,至于八达岭之北门,凡四十八里,关之首尾具制如是,故曰:“疑若可守然。” 下关最下,中关高倍之,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如窥井形然,故曰:“疑若可守然。” 自入南口,城甃②有天竺字、蒙古字。上关之北门,大书曰:“居庸关,景泰二年修。”八达岭之北门,大书曰:“北门锁钥,景泰三年建。” 自入南口,流水啮吾马蹄,涉之瑽然鸣,弄之则忽涌忽洑而尽态,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八达岭者,古隰余水之源也。 自入南口,木多文杏、柿、苹婆③、棠梨,皆怒华。 自入南口,或容十骑,或容两骑,或容一骑。蒙古自北来鞭橐驼④与余摩肩行时时橐驼冲余骑颠余亦挝蒙古帽堕于橐驼前蒙古大笑。余乃私叹曰:“若蒙古,古者建置居庸关之所以然,非以若耶?余,江左士也,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⑤者相挝戏乎万山间?生我圣清中外一家之世,岂不傲古人哉!”蒙古来者,是岁克西克腾、苏尼特,皆入京诣理藩院交马云。 自入南口 ,多雾,若小雨。过中关,见税亭焉。问其吏曰:“今法网宽大,税有漏乎?”曰:“大筐小筐,大偷橐驼小偷羊。”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 自入南口,四山之陂陀之隙有护边墙数十处,问其民,皆言是明时修。微税吏言,吾固知有间道出没于此护边墙之间。承平之世,漏税而已。设生昔之世,与凡守关以为险之世,有不大骇北兵自天而降者哉! 降自八达岭,地遂平。又五里,曰坌道。 (选自《续古文观止》) 【注】①谭:即“谈”。②甃:指城墙。③苹婆:苹果。④橐驼:骆驼。⑤反毳:蒙古人衣皮,多反穿, 故曰“反毳”。 小题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凡四重凡:总共,一共 B.流水啮吾马蹄啮:侵蚀 C.迹之则至乎八达岭而穷穷:到尽头 D.微税吏言 微:如果没有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因两山以为之门因人之力而敝之
B.八达岭之俯南口也均之二策
C.非以若耶谈笑以死
D.余乃私叹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中心观点“疑若可守然”,然后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说,突出居庸关的险要地势。
B.本文通过记述作者与蒙古人打闹嬉戏和蒙古人到理藩院进贡马匹之事,说明大清国威加海内,天下承平。
C.文章开头提出个“疑”字,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后面讲到护墙之间有小路出没的事实,便与之遥相呼应,暗扣玄机。
D.这是一篇说理性的游记,以记游居庸关之事为由头,借题发挥,含蓄地表达了“江山险固,不在关隘,而在人心”的观点。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蒙 古 自 北 来 鞭 橐 驼 与 余 摩 肩 行 时 时 橐 驼 冲 余 骑 颠 余 亦 挝 蒙 古 帽 堕 于 橐 驼 前 蒙 古 大 笑。
小题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使余生赵宋世,目尚不得睹燕赵,安得与反毳者相挝戏乎万山间?(4分)
译文:
?⑵余叹曰:“信若是,是有间道矣!”(3分)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