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5题。
黄鹤楼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袆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从,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昊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①、东阳八咏②,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史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注】①濑乡九柱:指位于濑乡的老子祠,故址在今河南鹿邑。柱,屋柱,代指屋宇。九,泛指多数。②东阳八咏:指南齐文学家沈约任东阳太守时所建八咏楼。楼原名元畅楼,沈约有《登台望秋月》等诗八首,称八咏诗,故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隅——隅:角落
B.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驾:驾车
C.遂以名楼——名,动词,命名
D.下车而乱绳皆理——下车:刚一到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②游必于是
B.①亦荆吴形胜之最也②思仲宣之能赋
C.①下车而乱绳皆理②发号而庶政其凝
D.①遂以名楼②虫暴怒,直奔,遂相搏击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描写黄鹤楼雄伟风貌的一组是(? )
①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焱
②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
③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④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
⑤四闼霞敞
⑥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⑥
D.②⑤⑥
4.下列各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点明黄鹤楼所在的位置在城的西南角。
B.“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炭”是刻画黄鹤楼的整体形象,着重突出了楼高。
C.“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用典说明黄鹤楼可代替这些楼以观景集仙。
D.“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指来往的过客行人都在这里经过停留。
5.对本文的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一组对偶句写登楼的感触,正因为黄鹤楼高入云天,又临大江,所以登楼可以远眺周围城市乡村,低下头可以拍击萦绕大楼的云气和烟雾。
B.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整散结合,多用对偶、夸张、比喻和排比。
C.文章列出老子祠和八咏楼作陪衬,用带有强烈感叹语气的反问句,说明登黄鹤楼同样能够“赏观时物”“会集灵仙”。
D.本文取材得当,层次分明,有掌故,有事实,有议论,也有感慨,情辞并茂。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①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③,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也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④。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有删改)
[注]①文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善画墨竹。他与苏轼是表兄弟,曾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筼筜(yúndāng)谷:在洋州西北,谷中多生竿粗节长的筼筜竹。偃竹:迎风斜仰、起伏不平状之竹。形容其积极向上生长不息的气节。②蜩(tiáo)腹蛇蚹(fù):蝉的腹部是分节的,蛇的腹下分节、有鳞片,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此。③彭城:徐州。④箨(tuò)龙:竹笋的异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少:稍略,微
B.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口实:话柄
C.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
D.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废:废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文与可的绘画之“法”与他“于予亲厚无间”的一组是(? )
A.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
B.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袜材当萃于子矣
C.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吾将以为袜
D.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子一长出来就是具备节、叶的整体,而不是按不同部位分别长成的,因此在画竹时也应当“先得成竹于胸中”。
B.苏轼和文与可围绕“竹长万尺”与“用绢二百五十匹”书信互答,看似讨价还价的玩笑,实则是对画竹技艺的探讨和交流。
C.全文以画竹为线索,前半部分侧重叙事,后半部分侧重说理,看似随笔挥写、流于零乱,但实际上无一不与画竹有关。
D.本文叙述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及相关事情,还展现了文与可画竹的技艺和为人的风范,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④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⑤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⑥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⑦,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⑧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注释]①筮仕:占卜仕途。筮,占卜。 ②蓍:一种草名,文中是把它用来作为占卜的工具。 ③坎:一种卦相的名称。下文的“离”也是卦相的名称。 ④间:偶而,断断续续 ⑤丐(gài):乞求。 ⑥青兕(sì):青色的犀牛。兕,犀牛。 ⑦行在:这里是指朝廷。 ⑧罹(lí):遭逢,遭遇。
1.对下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师:以……为师
B.揣僧必以虚实告金帅——揣:推测
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首:首级
D.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赋:征收
2.从文中的内容看,与辛弃疾后来率义军南归无关的一项是( )
A.早年与同学党怀项占卜仕途,得《离》卦。
B.担心义端“以虚实告金帅”,“急追获之”。
C.耿京授意,辛弃疾“奉表归宋”。
D.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活捉张安国。
3.“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之后,耿京为什么“大怒,欲杀弃疾”?后来又因为什么原因“益壮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题 解多义。 ?
(1)图
召有司案图(? )
唯君侯图之(? ?)
则诸侯图鲁矣(? ?)
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 ?)
(2)幸
则吾斯役之不幸(? ?)
大王亦幸赦臣(? ?)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
幸愿开张心颜(? ?)
5、单选题
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