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小题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5分)
小题2: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阅读题 阅读王勃的《滕王阁诗》,完成下面两题。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
A.第一句点出滕王阁的形势:高阁临江;第二句写了滕王阁的现状:意兴阑珊。
B.三、四两句中的“朝”“暮”和“云”“雨”是从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化用而来的。这两句极写了阁之高,阁之静。
C.第五句是写阁外的景象:格外有一深潭,白云飘在空中,日影投入深潭,一切都显得那样寂静悠闲。 D.最后三句的意思是:物象更换,星宿迁移,如今阁在而滕王不在;只有长江仍在奔流不息。
2.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一、二两句总起,三到六句以滕王阁为对象分层次地加以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全诗有总有分,首尾照应。
B.“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两句对仗极为工整和自然。
C.最后一句以景作结,与李白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诗的基调虽然抑郁,但不消沉。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
小题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
?
小题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5分)
?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8分)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4分)
咸阳城西楼晚眺? [唐]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小题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2分)
小题2:本诗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