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一)
![]() ![]() A.以碗列诸案 B.更为造美食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 C.若往聘于某氏乎 D.夜有登几而伺其息者 |
2、阅读题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长幼之节”在文中指什么?“君臣之义”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所说的“道”的含义是什么?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举进士,选桂州教授。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①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勃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帝谓绩曰:“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迁翰林学士。国史久不成,绩言:“《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绩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以用度不足故也。”对曰:“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注释:①涅:刺字涂墨。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姑:暂且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夺:强迫
C.人怀异意,以沮新政沮:阻止
D.蔡京以宫僚之旧以:凭借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交趾运送粮饷的路上瘴气弥漫,崎岖险阻,服役的百姓大多逃匿,后有千余人被捉回,徐绩为他们免遭杖责而据理力争。
B.徐绩担任太平州知州时,极力陈述现行茶盐法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建议皇帝诏令全国有关官员合理地生财、理财、用财。
C.《神宗正史》久未编成,徐绩认为应广泛搜集资料,明辨是非,才能修成符合史实的国史,其主张和建议得到皇帝肯定。
D.徐绩不肯与蔡京共事,后来在他回乡看望亲人时,蔡京以翰林学士没有擅离朝廷的先例为由反对,皇帝没有同意蔡京的说法。
小题4:将下列的文中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②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小题5:文中说,徐绩鄙视、厌恶舒亶和蔡京的为人,所以当舒亶举荐他做御史时他拒绝不回应皇帝下令
让他与蔡京共同校订史书时,他坚决不与蔡京共事。请联系文中相关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徐绩
这一做法的认识。(200字左右)
4、阅读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5分)
翻译:?
(2)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5分)
翻译:?
5、阅读题 阅读《逍遥游》(节选),完成文后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怪异的事物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形容迅速往上升
C.野马也,尘埃也游动的雾气
D.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很饱的样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的”
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是……还是……
C.而后乃今培风然后才开始
D.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后乃今将图南
A.襟三江而带五湖
B.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小题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而莫之夭阏者
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访风景于崇阿
C.南冥者,天池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小题5: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 之二虫又何知!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