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见则认为粮食安全是指粮食的可
获得性,国内不够可以到国际市场去买。从近期国际粮食市场短缺引发的动荡,以及政府的反应来看,
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将转向自给自足。因为在粮食短缺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风险之时,中国政府不可
能也不会把粮食安全寄托于动荡的国际市场。
55
2008 年4 月6 日,温家宝总理在河北考察农业生产时指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资料8:那种“可以随意在国际市场购买粮食”的书生之见是非常错误的,但却在相当长时间统治
了亚洲人的心智。自2001 年以来涨了5 倍。原本向国际市场出售粮食的产粮国(例如泰国、埃及和越
南)纷纷停止出口或者征收紧急关税,世界银行甚至发表警告,认为粮价的继续飙升很可能会产生区域
的社会动荡。国际市场的大米之争愈演愈烈,不仅仅大米价格节节攀升,各相关国家同时也围绕着大
米进出口大动干戈。出口国紧急出台政策限制大米流出,进口国则在焦头烂额之余声讨对方违反了国
际贸易法则。
实际上,粮食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国际粮食价格往往是根据各国的粮食安全系数来
反映的,一旦粮食安全依赖国际,系数降低,那么粮食飙升价格和国际要挟就“涌现”。
现在,中国粮食进出口成了国际粮食价格的晴雨表。我国一进口粮食,国际市场的粮食就涨价;一
出口粮食,国际市场的粮食就跌落,这已经成为一条十分灵验的规律。“如果依赖国际进口解决粮食安
全问题,一旦缺口较大,必然引起国际粮加上涨,给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况且人均只有100 美元
的外汇储备,根本买不到什么粮食。”吉林省副省长杨庆才分析说。
资料9:我国粮食的统一市场还未形成,缺粮区和余粮区之间还未形成正常的贸易关系,缺粮区是
“买贵不买贱”,余粮区是“卖贱不卖贵”,在粮食供给偏紧的情况下,各种地区贸易壁垒重新抬头。
农户对市场供求信号的反应也具有盲目性。供给趋紧时,农户也会增加存粮。农户卖跌不卖涨的
行为经过同步放大,会迫使价格不正常上涨,使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困难。
此外,国有粮食企业的逆向操作会加剧粮食市场的波动。国有粮食企业和农户一样,也存在卖跌
不卖涨的做法。在1993 年以后粮食抢购和价格暴涨时,国有粮食企业跟着私商高价抢购,甚至把国家
为平抑粮价抛出的专储粮也拿去高价销售,而1996 年下半年以来粮价持续下跌时,国有企业不积极入
市按保护价收购农民的余粮,反而亏本销售粮食。
资料10:中国粮食商业协会前秘书长王自铭说:“粮食问题在中国永远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
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不会占用耕地,也不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威胁,避免了在粮食安全和能源
安全问题上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现象。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曾在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上指出,中国发展生物质
能源产业完全可以做到不依赖粮食,两种主要原料可以由农林业(包括城市工业的有机废弃物)和利用边
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来提供。
国家能源办副主任徐锭明认为,我国丰富的林地和沙地等边缘土地资源,可以有计划地发展为林
木生物质能源的基地。全国现有森林面积1.75 亿公顷,森林蓄积124.56 亿立方米。同时,还有宜林荒
山荒地5400 多万公顷和近 1 亿公顷的盐碱地、沙地和矿山、油田复垦地,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生物
质能源,对改善我国能源结构,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存在大量的山地、滩涂、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利用种粮难的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将为
生物质能源提供充足的原料,例如甜高粱、木薯等非粮农作物。上世纪70 年代,我国在山东等地的滩
涂大面积试种菊芋获得成功,亩产上万斤,果糖含量超过甘蔗。南方山地木薯种植前景也非常广阔。
我国每年生产粮食5 亿吨,产生秸秆近7 亿吨,这都可以成为生物能源的主要原料。目前我国已
经有利用秸秆制造生物燃料的技术。安徽丰原集团也成功突破了用秸秆生产乙醇燃料的关键技术,目
56
前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今年将建成年产300 吨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中试项目。中科大还实现了“秸
秆变油” ,利用“生物质热解液化技术”成功用木屑、稻壳、玉米秆和棉花秆等多种农林废弃物生产
生物油,可以直接作为燃料使用。此外,农业生产中的畜禽粪便,森林中的枯枝腐叶,城市的工业有
机废弃物,城市生活中废弃的厨余垃圾,剩余倒掉的泔水等等,所有的有机物质都可以转化为生物能
源。
资料11: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影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
据调查,2007 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 亿亩,比1996 年减少1.25 亿亩,年均减少1100 万亩。目前,
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 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多种因素
影响,质量相对较差的中低产田约占2/3。土地沙化、土壤退化、“三废”污染等问题严重。随着工业
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仍将继续减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日趋匮乏,今后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
空间极为有限。
资料12:尽管农民对土地有很深的感情,而且留下来种田的农民除了种田外,没有别的选择,所
以土地撂荒并不严重。但是由于外出打工多、农转非、粮价低、水源不好、生产资料价格高,土地撂
荒在不同的地方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样导致当年粮食种植面积下降。种粮劳动者的素质下降,给
粮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导致“老人”农业、“妇女”农业,种粮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
新技术推广应用受到影响,大多数农民是凭经验种田,别人怎么种田,自己就怎么种田。
资料13: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0%,而国际上
一般此阶段的城市化率至少要达到50%以上。如果我国要达到这个水平,城镇人口要在现在的基础上
增加2.5 亿,将大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而城镇化加快的时期,也是占地最多和耕地减少最快的时期。
最近几年来,盲目建设各种开发区、工业园、占用大量耕地,而有些开发区不具备招商引资的条件,
盲目占用耕地,导致大量土地荒芜,或遭破坏。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4 年上半年,全国各地在土地
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中共查出各类土地违法行为十点一万起。
资料14:近年来土壤肥力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有机质含量下降甚为严重,造成土壤板结、
团粒结构差,耕作层浅薄,蓄水保肥能力差、不耐旱、不耐寒,病虫害发生频繁,亩产量难以提高。
原因在于,一是缺乏绿肥,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至今,绿肥种植逐年减少,尤其是近十年来,绿肥
生产几乎是空白状态。二是有机肥积造严重不足。目前农户除施用自家有限的猪牛羊粪外,几乎不再
积造其它的有机肥,但自家养的猪牛羊有限;塘泥这种最好的有机肥全都被遗忘。三是看重施用化肥,
种卫生田,造成对土壤掠夺性生产。
[NextPage]
资料15:目前,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200 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农业
生产缺水200 多亿立方米,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很不匹配。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
盾更加突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53%,商品粮占全国的66%,但黑龙江三江平原和
华北平原很多地区超采地下水灌溉,三江平